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

ID:40313538

大小:300.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0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第1页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第2页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第3页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第4页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咏怀古迹(其三)》成都二十中刘梦玲教学模式介绍“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抛锚——探锚——定锚——思锚设计思路说明古诗教学既是高中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学生到高三时在古诗阅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记忆不牢固或不会背诵或默

2、写出错;不会鉴赏,不懂运用诗歌鉴赏术语;情感读不懂或理解不透。鉴于以上原因,《杜甫诗三首》我准备这样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观看教学资料片,自主读诗、译诗、背诗、默写诗;第二课时有重点地讲授三首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三课时(或课下)安排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全面了解杜甫人生经历,拓展阅读《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等相关杜诗,写作鉴赏小文章。教材分析杜诗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表现出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

3、《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故诗人被称为“诗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课前准备1.《咏怀古迹(其三)》朗诵音频;2.多媒体课件;3.学生完成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

4、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一)整体感知:1.《咏怀古迹五首》的组诗诗体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组诗的题材内容?怀古咏诗类,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要情旨?借歌咏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明确:怨恨与今天

5、现代汉语中的“怨恨”是同样的意思吗?“恨”谁?为何怨恨?接下来小组合作探索杜甫借歌咏王昭君想要表达却未能明言的深刻情感。(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

6、吗?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3.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什么?效果如何?明确:颔

7、联对仗很工整。“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