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13313
大小:1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论“1+3达N”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全福泉林德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职高专教育,构建了融二者为一体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整体功能特性及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做了分析,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运用导向价值。[关键词]职业人素质构成职业发展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全福泉(1971),男,江西上饶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业管理服务与教学;林德钦(1983),男,江西吉安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物
2、业管理法规与教学。一、“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以“职业化人品塑造、职业化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必要必需理论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训练为主线,达到毕业生上岗即能顶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1”——指高职高专教育平台;“3”——指职业人素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路径;“N”——指与职业发展匹配的N种职业化人才。二、“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高职高专教育是高职生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其职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要适宜高职生的职业
3、发展,站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战略高度进行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职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不偏离职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可持续性,也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之更具体丰富、切实可行。这个观点就是我们研究职业教育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以及他们相关结构模式的一个根本依据。根据上述观点,笔者再根据“系统论”的整分合原理,首先,将高职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大类;其次,将高职教育定位为培养职业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为为职业教育服务,使之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最后,将二者整合到统一的学习实践路径,培养出职业化
4、人才,如图1所示。图1“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三、“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构成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职业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胜任特征理论,运用逆向分析对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职业人素质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胜任特征的构成一般有6个层面:①知识:岗位任职者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信息;②技能: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③社会角色: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理解;④自我认知:个体如何看待与认识自己;⑤个性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生理、认识与心理特点;⑥动机:人们内心深处反复出现的一种牵挂,它驱动、指导并选择行为[1]。这些胜任特
5、征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任职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也是未来高职生职业发展所要具备的,因此,它是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胜任特征的构成,同时考虑到动态性的缘故,它同样是高职生要达到“上岗即能顶岗”要求及为职业发展所要具备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职业人素质的构成。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职业人素质在实际职业中,外化为职业化理论、职业化人品和职业化技能。其中,知识、技能是表层胜任特征,也是基础素质,是衡量高职毕业生是否能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标准;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和动机是深层次胜任特征,也是提高性素质,是衡量高职毕业生能否成为优秀职业人的鉴别标准。如表
6、1所示。这样图1中的职业人素质就转化为更为丰富的表1。表1职业人素质构成/职业生涯规划胜任特征构成综合分析有研究表明,表层胜任特征即基础素质通过培训较容易改变,因此通过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高职生即可达到符合职业的基础标准;深层次胜任特征即提高性素质不易通过培训改变,为使高职生更好地沿着职业生涯路径到达其目标职业,则宜通过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及具有真实企业氛围的校外实训,高职生才能达到符合职业的鉴别标准即提高性素质。同时,由于高职生在校期间其职业人素质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其胜任特征状况与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根据学生胜任特征状况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参照区
7、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相关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实践路径即职业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表2职业发展(学习实践)路径在上述职业发展(学习实践)路径中,高职生第一学年主要通过横向职业发展(学习实践)路径进行理论学习和见习(工学结合学习方式),初步提高自身的职业人素质和明晰自我的岗位胜任特征,进行初步的岗位匹配,明确自身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为后继的学习服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后,具有典型岗位胜任特征的学生,在第二学年通过纵向职业发展(学习实践)路径进行针对性的更为清晰的必要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