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

ID:40311592

大小:2.8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30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_第1页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_第2页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_第3页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_第4页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促进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张以明(该文章发表在中国基础教育类核心期刊2009年第6期)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老师们大都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独自“主宰”课堂的局面已基本改变。但是,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例如多数老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学习,学生仍然被老师“牵”着走,甚至是“抱”着走,学生的思维仍然被束缚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预案和思路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

2、习的状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即时的一问一答,学生没有深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看着老师的眼神、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回答,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思维和想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仍是紧张的、沉闷的,不能实现学生积极自主、有意义地学习。如何构建一种自主、和谐、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在充分地思维空间和时间空间中,敞开自己思维的翅膀去遐想、去分析、去探究,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学习,而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启发者、组织者、点拨者……对此,我们在改革中实

3、践,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事先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学案,学生根据学案,或者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对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再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争辩、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使全体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流程: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

4、结――自我检测。采用学案导学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同时,在学生合作、探究、展示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启发引导、组织调控、点拨矫正,从而实现了教师9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实施学案导学式教学,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编制出好的学案;二是组织好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三是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交流展示活动。一、学案的编制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设计转化成适合学生

5、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案。学案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学案应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案一般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问题探究、学习小结、自我检测。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的教学内容编制出的本节学生学习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其功能是让学生明确本节的三维目标,为自己的学习和检测指明方向。自主预习:把本节主要的知识点、过程和方法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填入关键字词。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达到对本节知识的

6、初步认识和了解。问题探究:教师把一节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即几个知识点),对于某一板块,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将课本知识问题化,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或实验探究等活动,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该部分的编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如阅读教材内容、完成某个活动、完成教材上或老师设置的某个实验等),其次是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知道思考什么,从哪些方面思考。学习小结:这一部分是给学生留出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谈收获,提疑问。自我检测:以题目的形式出现,是对本节知

7、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对本节内容学习情况的检测。这五部分是逐渐递进的。其中“问题探究”是学案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中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才能达到对本节知识、过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所以,问题设置9的好坏决定了学案的质量。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问题设置”的原则。“问题设置”的原则: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衔接起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够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将其生活经验上升到物理的角度去认识。2.问题要具有针对

8、性。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要有思维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例如“压力”知识点的问题设置的学案是这样设计的:观察下图并讨论:⑴你认为桌面、地面、图钉是否受到压力?说出你的理由。⑵压力是否一定等于重力?⑶归纳三幅图中压力的共同特点。第一题的设置就是借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