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11050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素材】《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教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6.3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4.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知识点导学】[知识点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的任意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知识点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内容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受力物体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力的性质两
2、个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两个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依存关系两个力无依存关系,一个力的产生、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一个力可能有平衡力,也可能没有平衡力两个力有依存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可单独存在即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叠加性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知识点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作用于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如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作用力是弹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因而他们之间不存在相互抵消或合力为零的问题。(1)无论相互作用的物体双方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牛顿第三定律都成立。【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拔河比赛中,若甲队胜了乙队,则甲队对乙队的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力。”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为了避免犯这种错误,首先应搞清什么样的一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这两个力,一个是甲对乙的力,乙是受力物体,甲是施力物体,表示为F甲对乙;另一个是乙对甲的力,甲是受力物体,乙是施力物体,表示为F乙对甲。F甲对乙、F乙对甲在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见甲、乙两队拔河比赛时,甲队对乙队的力和乙队对甲队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
4、大小是相等的。其次,各队的运动情况取决于各队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地面是水平的,拔河比赛中的绳子也是水平的,乙队被拉动了是因为甲队对乙队的力大于乙队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要想在拔河比赛中取胜,想办法增大最大静摩擦力是关键。例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形变后给手一个弹力。”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手给弹簧的压力与弹簧给手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分的,在压缩过程中,随着形变的增大,压力、弹力同时增大。反思本题考查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它们一定等大、反向,不能根据物体做什么运动来判断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对
5、于多个研究的问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运动状态及所遵循的规律。【达标训练】1.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关于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B.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大小相等D.地面对大人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静摩擦力大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和小孩拉手比力气时,无论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的拉力始终与小孩的拉力大小相等。大人之所以把小孩拉过来,关键
6、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答案:CD。2.质量为10kg的竖直杆立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50kg的人以4m/s2的加速度沿杆向下滑,取g=10m/s2。求人对杆的摩擦力和杆对地面的压力。解析:人在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加速下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求得他所受的摩擦力。杆在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地面对杆的支持力。地面对杆的支持力和杆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答案:人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得f=mg–ma=3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杆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7、,大小f′=f=300N。杆受力平衡,杆所受的支持力N=f+Mg=4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N′=N=400N,方向竖直向下。乙甲3.如图所示,一条质量不计的绳子跨过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甲、乙两人质量相等,但甲的力气比乙大,他们各自握紧绳子的一端由静止同时在同一高度开始都尽力上爬,则()A.甲先到达顶端B.乙先到达顶端C.两人同时到达顶端D.两人谁先到达顶端无法判断提示:甲、乙两人受力情况相同答案:C。【反思】收获疑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