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07541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学论坛』 『加入时间』:2005-5-2616:29:06 『访问量』:2059 相关新闻 陈彦凌云(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挖掘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探索出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培养出素质过硬、市场需求、企业满意的高级技术人才,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向市场,适应竞争,是高职
2、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办出高职特色,研究与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职人才,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发展空间巨增,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模式逐步趋向多元化,但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未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这既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势在必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因为我国目前大量缺乏的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高级技术人
3、才。根据劳动就业培训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001年对全国2084个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企业人才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1]。而目前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到工人总数的5-6%,我国高级技术工人还大量缺乏。我国高职院校应如何培养出高级技工?高职院校现行实施的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实验室设备等等又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高级技工?这些都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
4、生源类型比较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而绝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这几年高等院校一再扩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生录取线一降再降,几乎已经是无线可以控制。生源的素质下降,但教学质量不能下降,从而提高了教育成本,增加了教育难度。2、过于强调“做事”教育高职教育不仅是“做事”教育,目前来说更应该是“做人”教育。由于受传统“就业至上”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学习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专业技
5、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做人”教育、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的培养;追求所学课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合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往往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不会举一反三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状况,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3、高职特色没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所以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办出高职特色。然而许多高职在教学方法、课程设
6、置、管理方式甚至在教材使用上较多地沿袭了本科教育或是以往中专教育的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与实践上对学生的要求,强调课程本位忽视能力本位,素质教育抓得不力,使高职教育发展成了“本科压缩型”或者“中专增补型教育”,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把“专升本”作为选择来高职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专业设置的特色也不明显,许多地方性高职院校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纷纷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大而全、小而全;课程设置重复率高,造成了高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而不是一
7、个教育层次,它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应该都有自己的要求与特色。要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高职院校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的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3]。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浅析中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为就业做准备
8、,也要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1、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首先必须加强诚信教育,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合作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高职不能培养“工具化”的人,盲目追求工厂的“模具”效应,这样不仅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与智能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