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ID:40276013

大小:282.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_第1页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_第2页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_第3页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根据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只要把狭义相对论中的物理规律写成广义协变的形式,就可以得到除引力以外的在引力场中的物理定律。要作到这一点只需要把定律中的普通微分改写为协变微分就可以了。无自旋粒子或光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方程可以这样得到。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为m的自由粒子或光子,分别沿闵可夫斯基时空中的类时直线或类光直线运动。将这些运动方程写成协变形式,就分别得到黎曼时空中的类时或类光测地线方程,即无自旋粒子或光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方程。物质场的方程也可以这样得到。例如将狭义相对论中的克莱因—戈登方程(Klein-Gordonequation)写成广义协变形式,就得到在引力场

2、中的标量场方程。  在狭义相对论中,存在一系列的守恒方程。将这些守恒方程中的普通散度改为协变散度,就得到在引力场中相应的守恒方程。例如,这样可以得到能量动量守恒在引力场中的形式为:。这里就是能量动量张量。但是,这种方式不可能得到引力定律本身,也不可能得到同曲率有关的效应。例如,不可能得到测地线偏离方程中同曲率有关的项,也不可能得到在引力场中自旋粒子的自旋同曲率的耦合项等等。与曲率有关的物理效应何时出现,只能作具体的分析。  1915年,爱因斯坦几乎和希耳伯特(HilbertDavid,1862~1943)同时在得到了完整的引力场方程:,其中G是牛顿引力常数G=6.670×10-8cm

3、3/(g·s2)。方程左边是描述引力场的时空几何量,右边是作为引力场源的物质能量动量张量。显然,这个方程反映了爱因斯坦的马赫原理的思想。爱因斯坦提出这个场方程的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这样来概括:考察牛顿引力理论的泊松方程:,它是引力势的二阶偏微分方程,是引力源的质量密度。在相对论中,应该推广为引力源的能量动量张量,则推广为度规张量。因此,引力场方程应该是度规的二阶偏微分方程。进而,爱因斯坦发现同满足同样的守恒律。这便导致了他写下具有上述特点的正确的引力场方程。在真空中,这个方程简化为:.1917年,爱因斯坦在对宇宙进行考察时,引进了宇宙常数Λ项,将方程修改为:,不久之后,他本人放弃了这一项

4、。但是近年来,不少物理学家认为项的引进是有必要的。4、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在建立广义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曾提出三种检验:光谱线的引力红移;内行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以及太阳引起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事实上只检验了等效原理,光线偏折和近日点进动涉及的是球对称静态引力场,以及其中光线或行星的运动。而厄缶实验则是爱因斯坦等效原理建立的前提条件。图9-7为厄缶实验示意图悬丝4、1厄缶实验  引力质量同惯性质量的等价是爱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的实验基础,也是整个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实验依据。这个等价性早在牛顿时代就有实验证明,19世纪末,厄缶以10-9的精度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验证这个等价性的实验精度又

5、有提高。在牛顿理论中,牛顿第二定律的惯性质量mi同引力定律的引力质量mg是否相等,并没有本质的意义。如果一物体的mi与mg不相等,那么在引力作用下,它的加速度同当地引力常数g之间就有下面的关系:,比值mg/mi不同的物体,将有不同的加速度。然而,自伽利略的时代起,人们就发现,对于不同的物体,这个比值都是一样的。惠更斯、牛顿等人都进行过这类实验。1889年,厄缶精确地证明了,对于各种物质,比值mg/mi的差别不大于10-9。厄缶在一横杆的两端各挂木制的A和铂制的B两个重量相差不大的重物,杆的中点悬在一细金属丝上。如果g是地球引力常数,是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加速度的垂直分量,lA和lB是两

6、个重物的有效杆臂长,那么当平衡时,由于A、B的重量相差不大,因而横杆略为倾斜以满足,同时,在厄缶进行实验的纬度上,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加速度有一可观的水平分量,会使得横杆受到一个水平转矩:,消去lB,又由于远小于g可以略去,因而得到:这样,只要二者mi/mg的比值不同,就会扭转悬挂横杆的细金属丝。但是,厄缶在10-9的精度上没有测出这种扭转。鉴于这一实验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可靠性,以后几十年来,人们对这一实验的兴趣有增无减。1960~1966年,狄克(RobertHenry,Dicke,1916~)等人为提高厄缶实验的精度,把厄缶的扭秤横杆改成三角形水平框架,又把石英悬丝表

7、面蒸镀铝膜以避免静电干扰,并将整个装置置于真空容器中,使实验的精度推进了两个数量级,达到(1.3±1.0)×10-11。1972年,前苏联的布拉金斯基(Braginsky)和班诺夫(Panov)对厄缶实验又做了重大的改进。他们采用电场中的振荡法,旋转由激光反光光斑记录在胶片上,使实验结果又在狄克的基础上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即9×10-13。4、2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牛顿力学已经受住了两个世纪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顿力学的成功事例在不断地增多。1705年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