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

ID:40274396

大小:20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30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_第1页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_第2页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_第3页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_第4页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_第5页
资源描述:

《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一)常见几种的缩写技巧1、去掉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2、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3、“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4、留住“着、了、过”;能愿动词(如:能、能够);否定词(如:不是、没有、非);使动用法;把字句和被字句(把什么和被什么)。5、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二)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1表示判断。“是”“了”改成“谁也不能否认”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改成“非…不

2、可”“不能不”。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改成“不得不”。4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改成“没有…不”“无不”。5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改成“不可能不”“不会不”。(三)省略句的作用1、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4、内容的省略。(四)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表示否定和讽刺。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7.表示话语的引用。(五)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2

3、、表示说话中断或话没说完。3、表示声音延长4、表示话题转换或内容提示。5、表示意思的递进。6、表示引出下文。7、表示总结上文。8、表示分行列举。9、表示用在副标题的前面。10、表示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六)引号的使用1、“……。”谁说,“……。”2、“……,”谁说,“……。”3、谁说:“……。”4、“……。”谁说。(七)关联词常见的几种关系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4、除非……才……无论(凡是)……都……;不管……总……;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却……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更(还)……;……甚至……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承接关系:……接着……、……就……、……于是……、……又……、……便……(八)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或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一般方法1、人称的变化第一人称

5、“我(我们)”改成第三人称“他(他们)”或“她(她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或“她(她们)”或姓名。2、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3、谁对谁说,注意人称变化。(九)间接引语变成直接引语或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的方法1、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2、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3、加引号,改成逗号冒号。(十)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是用在记叙、说明、描写

6、中,能使事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4)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排比的作用是可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

7、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9)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

8、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10)反问的作用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十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