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70333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a组李平模块三《有理数的乘方》必选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组李平模块三《有理数的乘方》必选案例分析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的教学模式有:(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陈老师通过讲解“我们把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这是继加、减、乘、除之后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方运算”;(2)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讲解、多媒体、练习等形式让
2、学生接触新的学习任务,逻辑清晰,让学生能容易地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性。是属于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陈老师在计算机上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巩固练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学习材料的呈现逻辑清晰,学生就能容易地把握乘方概念。陈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猜猜看和谁大?”帮助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以及引导的帮助,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让他们都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属于掌握学习教学模式。(4)探究性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请
3、学生动手折叠张,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总结提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49页—50页。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教学策
4、略有:(1)情景教学策略。体现在课一开始,陈老师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陈老师提供了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出新知识。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陈老师还提供了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3)教学内容传递策
5、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2)探究式策略。本课的实际操作性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充分体现这一特点。(4)启发式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利用小学里已经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启发引导学生出把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答:陈老师运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信息化软件是非常好的,我认同陈老师的设计。教师使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方便快捷,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
6、的计算,让学生既能很清楚地看到乘方的书写形式,对乘方是如何一回事,又是如何神秘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产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使学生加深对乘方运算的认识,得到感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乘方的含义,还能直观地看见乘方的结果。提高了学习的乐趣。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点是通过折纸活动创设情境引入了乘方的概念,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每时每刻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情境导入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了乘
7、方的概念,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陈老师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学习资源,即折叠纸的学习情景,学生是主体,在问题设计方面的优点是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问题,很有层次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设计“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