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61529
大小:247.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29
《给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优秀作文(48分以上)勇者举刀向强者(董雅芳)石头与山头(曾誉)心中的顽石(邓佳昕)敢于尝试(孟昂)有功当受禄(唐媛瑒)敢于尝试,知难而进(陈晗)存在的主要问题:1、偏题、离题(36分以下)2、一篇文章,多个观点,或者出现转移论题、观点的现象(40分以下)3、不善于展开论证(45分以下)给材料作文题目类型提供话题型提供看法型提炼观点型提炼观点型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
2、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中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1、要团结2、要坚持3、要坚定自己的信念4、不要看表象5、要站得高,看得远6、不要闲置,要创造价值7、要有勇气8、要学会自己做主9、比较,要拿捏得当错误的审题方式: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展开联想:漫画材料,只要向下再挖一尽,就可以挖到水了。——确定立意:要坚持、要有坚定的意志材料作文之大忌——缺乏整体分析的观念,从个别词句入手,草草
3、联想,然后再定立意。审题:读懂材料1、找出主要人物2、抓住主要矛盾3、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4、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的方法一,由果溯因法二,抓关键语句法三,抓主要矛盾法四,异中求同法五,多向辐射法怎样准确把握原材料的旨意?一、由果探因:事情的结果:母亲带着我们把石头搬走了1、为什么我们能把石头搬走?2、为什么父亲没能把石头搬走?二、抓关键语句:母亲: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中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父亲: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三、多向辐射:从母亲的角度:1、困难在想
4、象中被放大,在行动中被化解。——只有行动(实践)才可以化解困难2、在困难面前,要敢于尝试从父亲的角度:思维定势让我们走入误区——要打破思维定势1、要团结2、要坚持3、要坚定自己的信念4、不要看表象5、要站得高,看得远6、不要闲置,要创造价值7、要有勇气8、要学会自己做主9、比较,要拿捏得当材料二:1、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2、
5、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概括两则材料的大意第一段,助人受奖赏,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第二段,助人不报账,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多
6、则材料,异中求同一个共同的问题:——行善,到底要不要回报?抓主要矛盾:“道德”——“利益”立意1:“道德”与“利益”并不矛盾,重要的是让“利”引导“道”立意2:行善者,受赏又何妨?由果探因: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抓关键语句: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孔子的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导群体。立意
7、3:损个人“小名”,成就社会“大义”立意4:道德的意义在于社会影响课堂练习1、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上面这则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这则材料为话题,自选一个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