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ID:40247680

大小:21.6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29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_第1页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_第2页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_第3页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_第4页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格的生物学范型随着进化论、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人格与生物因素存在重要的关系,人们之间人格上的差异也同身高、肤色和毛发等等特征一样,也是经过世代的进化演变而来的。人格的生物学范型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进化遗传对人格发展的意义人格的生物学范型艾森克--人格类型论重视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近年来--人格特质的进化研究、遗传与神经生理学研究第一节荣格集体潜意识论第一节荣格集体潜意识论荣格其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14年,荣格和弗洛伊德合作7年之后忍痛决裂。此后他提出

2、了与弗洛伊德理论有很大差异的体系。荣格--精神分析OR生物学论流派他关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开创了人格的遗传进化研究的先河,预示了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人格的遗传进化论研究。集体潜意识荣格早期认为,情结起源于个体的童年经验,后来他发现情结最深层的根源是集体潜意识。在意识与个体潜意识上,荣格对弗洛伊德思想虽有不少丰富与发展,但并没有多少是原创性的。荣格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就是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理论。这一理论使荣格成为20世纪最卓越的思想家,同时,也因此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

3、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primordialimages)的形式保持下来。弗洛伊德意识无意识后天经验荣格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后天经验和遗传原型(archetypes)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人格面具(persona)指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存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顺从的原型其目的在于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面具膨胀(inflation)社会名流阿

4、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称异性的原型。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它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与其他同性的关系。阴影(shadow),也称同性原型。阴影比任何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或兽性的一面,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其深远的根源,是原型中最强大的和最具威胁的一个。它包含了人的心灵中通过遗传获得的最黑暗、最隐秘和最邪恶的倾向,因而被称之为阴影。自性(self)它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它的主要作用

5、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使人具有稳定感和一体感。荣格认为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916-1997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类型”及其构成,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的多层次模型——该模式描述了从一个人精神的最表层(即个体在特殊情景下的特殊反应),层层深入,经过习惯性反应、特质,最后达到最里层,即类型。人格类型及其层次模型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第

6、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内一外倾脑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自主神经系统;边缘系统精神质雄性激素分泌人格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外--低内--高(研究方法)人格的理论框架艾森克对人格的研究从人格特质转向人格维度,提出了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这不仅为实验所证实,而且也得到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之佐证,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且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和司法领域。他的人格观点并没有排除环境的作用,但人格的生物倾向性仍是他理论的主要方面。评价气质:先天遗传的行为与情绪活动的特征或倾向性。在气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成长环境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才形成人们稳定的人格。第三节

7、气质研究气质理论与研究感觉寻求倾向研究高度感觉寻求倾向个体:主要是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一种气质特征感觉寻求取向有几种表现形式:1渴望参与冒险行动以获得刺激体验。跳伞和跳水2通过违反常规的生活方式来获得感觉刺激。奇装异服、与人饮酒、参加舞会、赌博3对无聊的敏感度气质理论与研究感觉寻求倾向研究感觉寻求倾向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也是一种气质特征,它具有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基础人、猴子和老鼠气质理论与研究感觉寻求倾向研究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与低感觉寻求倾向者相比,高感觉寻求倾向的个体对新异刺激有更强的皮肤电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脑细胞之间化学递

8、质,如多巴胺等物质的变化2.性荷尔蒙气质理论与研究感觉寻求倾向研究尽管感觉寻求倾向存在某些神经生物学的基础,但不能完全排除后天因素对其影响。一个人出生后父母的教养、社会角色、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