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ID:40245382

大小:225.5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28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_第1页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_第2页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_第3页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_第4页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的进展 情况及理论述评几点疑惑产业转移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为什么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会选择地理位置相近的粤西和粤北?如何进行产业转移的绩效评估?产业转移是否要预防产业空心化?产业转移是否伴随着污染的转移?为什么“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转移会失败?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问题开始凸现,产业转移研究在国内迅速升温,逐步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研究热点。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是重实证少理论,而国外研究则是多理论少实证;国外起步较早但成果散见于各个学科领域,未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国内研究则急功近利,缺少对理论的深层次关注。如

2、何在产业转移的探索中将国内研究和国际接轨、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证的完美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研究的进展情况,试从产业转移研究的三大领域展开综述,并对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相关评价,以期对产业转移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一、产业转移的理论溯源与概念界定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定义是紧随产业转移的实践而发展的。关于产业转移理论的起源,可以最早追溯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下的古典贸易理论。长期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践影响,早期关于产业转移的定义范畴,大多停留在发达国家在寻求要素比较优势时将衰退型产业转出的层面。后来,产业转移实践不再局限于

3、单一的衰退型产业,而是逐渐扩大到扩张型产业,并且从性质、方式和效应等方面给予产业转移更全面的描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转移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完整、一致的表述,只是在一般层面上认同产业转移是产业的空间转移或空间迁移现象。例如,陈建军(2002)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魏后凯(2003)从企业区位论的角度来理解产业转移,认为:“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企业空间扩张过程,也是企业的再区位和区位调整的过程”。简新华(2002)则更强调比较优势在产业转移中的决定因素:“产业转移

4、是指把本国或本地区己经没有优势的产业向外国或别的地区转出、把本国或地区拥有优势的产业转入的经济活动”。羊绍武(2008)则将产业转移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为产业的纵向转移,即生产要素的产业间转移,如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其二为产业的横向转移,即产业的区域间转移,从“产业成熟区域”向“产业潜力区域”转移。这种提法可以说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加符合产业转移的实际。二、产业转移理论的发展脉络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包括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区际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纵观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进展,无非是回答了三大问题:为什么要产业转移?(why)怎样进行产业转移?(how)产

5、业转移到哪里?(where),按照关注问题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产业转移的研究对象大致划分为三大领域(本文概括为“3W”),理论框架图如下所示:产业转移到哪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怎样进行产业转移?为什么要产业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心—外围”理论重合产业论企业赢利空间界限论集成经济论产业转移理论体系边际产业扩张论转移模式理论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国际投资理论区位理论产业梯度转移与逆梯度转移理论“雁行模式”理论1、关于产业转移动因的探讨关于产业转移的动因,可以说是国内外学者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也是产业转移理论中最多的。1984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瑟·

6、刘易斯(ArthurLewis)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书中对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Pennings和Sleuwaegen(1999)对该理论加以实证分析,他们以比利时的大量企业和国际性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开放经济体系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资金密集型产业更容易发生转移。MasahisaFujita和PaulKrugman(1999)也持有类似观点。小岛清(kojima,1978)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从比较优势变化的角度对国际产业转移规律进

7、行拓展,更深入地解释了产业国家转移的根本动因,在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弗农(Vernon,1966)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是产业转移的推动因素。Tan(2002)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从产品系列的角度建立模型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赋予了该理论深层次的涵义。利柯鲁(Lecraw,1993)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变型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产业转移的行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通常发生在产品周期的成熟期与学习曲线的上升期的交点,并且是倾向于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跨国生产。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