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ID:16729121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4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1页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2页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受资源、科技、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伴随着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转移。经济较发达地区将科技含量低、发展潜力受限的产业转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为产业的更新升级腾出空间、优化产业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也将能耗转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能源、环境等领域造成影响[[]欧阳超.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目前,研究能耗转移的文献少之又少,而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从微观层面来看,产业转移的实质是

2、产业内大量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空间转移的过程[[]管丹萍.产业转移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国内外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影响因素及转移战略。其中,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一系列的经典理论。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绝对利益理论”,认为各国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使资源、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进行自由贸易,这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亚当·斯密.国富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绝对利益论”为产业转移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衍生出许多经典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1978)。在《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一书中,他认为在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劳动成本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劳动成本上升是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经济动因[[]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1949)。他将世界经济划分为拥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中心”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外围”,认为“外围国家”迫

4、于经济发展压力而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劳尔·普雷维什.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索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他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的差别优势逐渐丧失,产品竞争力已由产品差异度发展为成本优势。因此,产品原产国将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低廉的国家,从而获得成本优势[[]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

5、alTradeintheProductCycle[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6,80(2):190-207.]。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雁行模式理论”(1956)。他论证了先进国家将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后进国家,后进国家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赤松要的研究基础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对“雁行模式理论”进行了拓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先进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和产业转移,带动后进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的国际产业转移形态,为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颇具影响

6、的理论指导[[]车维汉.“雁行形态”理论研究评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3):88-92.]。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理论”(1978)。他将边际产业定义为在投资国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他指出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投资国将边际产业转移到承接国,再从承接国进口产品,可以充分发挥承接国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既可以将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应用到承接国,也可以降低投资国的进口成本,实现二者的双赢[[](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1

7、21-243.]。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7)。他将海莫与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尼克尔博克的“战略投资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优势论”等理论进行融合,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分析了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将企业扩张的可行性归纳为企业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以及承接国的区位优势[[]J.H.Dunning.InternationalProductionand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M].GeorgeAllenandUnwin,1981:109-142.]。虽然我国学者对区域产

8、业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我国大陆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承接角色[[]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