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盐文化

第七章盐文化

ID:40229182

大小:2.0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27

第七章盐文化_第1页
第七章盐文化_第2页
第七章盐文化_第3页
第七章盐文化_第4页
第七章盐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盐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盐文化谜语:生在水中,偏怕水冲,一遇水冲,无影无踪。盐的作用盐在人体生理功能的四个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维持胃液中的酸碱平衡;二是调节血液中的碱度;三是维持心脏的跳动;四是维持肌肉的感应能力。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运城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远古时期发生在这里的黄帝、蚩尤之战就是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创建于唐代的池神庙、明清时期的盐池禁墙等。一

2、、概说1、传说黄帝战蚩尤其血化为盐池麒麟传说神牛造盐池的神话传说2、形成远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的作用,在现今中条山区发生大面积的地层沉陷运动。构成了盐池原始湖泊的雏形,并沉积了很厚的淤积层。到新生代第四纪初,又受到新的地壳变化作用,使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形成狭长的陷落地带,盐池从此便形成了。由于盐池位于这一凹陷地带的最低处,所以,每遇山洪暴发,大水直泻而下,形成天然水湖,湖水里含有大量的钾盐、石灰盐、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这些盐类与早期的淤积层相结合,经过长期蒸发,盐类沉淀,结成很厚的盐层。亦称盐湖、银湖、解池。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地处运城盆地之南,中条

3、山北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它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长约30公里,宽3—5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东西长,南北狭,周围高,中间低,形状好似一个天然的浴盆,又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形似“古元宝”状。它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柳宗元《晋问》:“无声无形,飘洁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似陨星及地,明灭相射,冰裂雹碎。”文坛泰斗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因此,当地的人们又形象地称其为"银湖"

4、。古代运城盐池被称为“盐贩之泽”,又称为河东盐池、解池。这里出产的盐曾名苦盐、颗盐、大盐、解盐、河东盐,后来又以潞村而得名为潞盐。在古代,运城盐池的幅员较广,是由几个大小不等的盐池组成的,包含东池、西池和六小池三个部分。东池。也称大盐池。在安邑境内,它方圆约120里,是古代盐池的主体,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运城盐池。西池。西池在东池的西部,解州境内,也称女盐泽、小盐池。六小池。六小池是六个小盐池的总称。这六个小盐池名为:永小、金井、贾瓦、夹凹、苏老、熨斗。二、历史渊源河东史前文化与运城盐池黄帝蚩尤之战与运城盐池尧、舜、禹建都河东与运城盐池三、历代发展轨迹运城盐池早期的生产方式天日曝晒,自

5、然结晶,集工捞采;其特征是在晒制成盐过程中,不投入人力,坐收自然之利。唐代以来的垦畦浇晒法张守节《史记正义》:人工垦殖成晒盐的畦地,畦地旁有渠,有路,有门,将卤水灌入畦地里,再搭配一些淡水,经过日光曝晒,五六日就可以晒成一次盐。明朝建国之后,恢复了垦畦浇晒法,运城盐池的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重新出现勃兴之势。清代时期,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在盐业政策上进行重大调整,实行“畦归商种”,即由清政府将运城盐池的盐畦租让给盐商晒盐,并向盐商征收畦课(税)。独特的制盐方法一是硝板上晒盐。是前人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在运城盐池特定环境中的独特创造。二是卤水中搭配淡水。三是“南风起盐始生”。运城盐

6、池在晒制盐的过程中要借助南风,这也是它的特点之一。四、遗迹池神庙建于唐大历年间,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古称卧云冈。在山西运城市南2公里土垣上;据统计,前后有唐太宗、宋徽宗、康熙等39任皇帝都来参拜过运城盐池池神;唐代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红盐自生”;盐官崔陲,主管户部的韩滉,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湖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奉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庙为惠康公;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赐庙号“宏济”,大德二年(1299年)加神号“广济”“永泽”;明洪武初年正号盐号灵佑,十九年重修,清顺治,雍正均有补葺;现存主要建筑

7、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庙前山门,过殿,中部三座戏台并峙,东西左右配殿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列,皆为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雕梁画栋,精致壮观;按明嘉靖碑文载,中殿奉东池神与西池神,东殿奉条山(即中条山)风洞之神,西殿奉忠义武安王之神。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石刻高107厘米,宽176厘米,厚33厘米,重约1000公斤;1970年,该石刻被存放到盐湖区博物馆收藏。唐《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石碑,全文记颂河东盐池在唐时由王朝主持整修并赐名祭神的盛况,现存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