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使用相关议题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

ID:40223554

大小:349.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7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_第1页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_第2页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_第3页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_第4页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讯使用相关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資訊使用相關議題邱子恒tzchiu@tmu.edu.tw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06.07資訊社會之特徵資訊豐富,資訊與知識構成產品與服務發展,並提供全球化經濟競爭優勢對技術改變快速回應創新與知識活動加快對資訊與通訊技術依賴建立一個資訊與知識合作共享的文化研究與產品標準化的團隊合作資訊科技對教育文化產生許多助益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學習計畫資訊科技對學術研究發生改變利用網路蒐集,傳播,創作發佈促進跨國,跨學門領域合作與協同研究網際網路全球化經濟社會政治金融教育學習傳播文化藝術網路化的資訊社會資訊傳播無國界社會控制紊亂與重組社會分層重新界定社會互動內涵擴大電腦,網路,多媒

2、體互動,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資訊科技負面影響7種誘因速度隱私與匿名數位媒體易於修改與複製(侵權)技術陶醉(駭客)受害者比率增加國際化的疆界(各國法律漏洞)電腦擴大破壞能力資訊科技帶來的社會問題電腦駭客電腦病毒盜版侵權(著作權法)網路色情網路犯罪(更改成績,選課資料)侵犯資訊隱私權網路成癮Define倫理…社會的一切規範,慣例,制度,典章,行為標準,良知的表現與法律的基礎影響因素資訊科技運用加重使用者的倫理道德責任資訊科技引發新的倫理道德問題資訊科技衝擊固有價格觀資訊科技改變傳統道德規範決定方式上而下下而上(民主式)資訊科技相關的倫理議題近用權或存取權言論自由隱私權網路禮節垃圾

3、郵件智慧財產權交易安全不實資訊與廣告資訊科技與倫理資訊隱私權資訊正確資訊所有權資訊取用資訊自由學生的資訊倫理資訊隱私權指個人可以控制個人資訊的使用與流向,亦即在沒有通知當事人並獲得其書面同意之前,資料持有者不可以將當事人為某特定目的所提供的資料用在另一目的上,即個人享有對個人資料的支配權.個人屬性的隱私權個人資料的隱私權通訊內容的隱私權匿名之隱私權資訊正確可用性可理解性相關性有用性及時性可靠性精確性一致性易讀性資訊所有權指資訊資源擁有者對該資源具有持有處置及利用之權利每個人都有權保護個人在科學性作品與藝術上創作所帶來的精神及物質利益資訊產品所有權的認定,衡量與保護,較傳統財產

4、更加困難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資訊取用資訊取用權指的是個人維護其資訊取用的權利,並規範擁有分配資訊權權力的義務,也是一種被公平對待的權益其定義在某種狀況及安全措施之下,個人與組織是否有權力或特權去取得此資訊.例如:會計部人員是否可以取得人事部門資料資訊自由西方社會鼓勵民眾善於利用資訊,並要求政府資訊自由提供人民利用,遂有資訊自由利用的觀念推行資訊自由是一種社會宣示,這種宣示除去社會群體對個人資訊活動的監督和限制,以利他人有完整的資訊活動的自由自由利用資訊,言論自由,意見表達,文字書寫,印刷或電子媒體的流通傳佈學生的資訊倫理遵守取用資訊之相關法律,規定,機構政策和禮

5、儀;懂得遵守規範,參與電子討論利用授權密碼和其他型式的帳號取用資訊資源;遵守機構之資訊取用政策合法地取得儲存,散佈文本,資料,圖片和聲音知道什麼情況構成剽竊,不會將他人作品視為自己作品般的呈現學生的資訊倫理撰寫作業與報告常需使用他們的作品內容,若沒有標示來源,即違反資訊倫理應懂得感謝資訊來源,選擇適當的書目格式,遵循標準格式引用資訊來源,使用一致且正確的註釋與參考書目書目管理軟體(ReferenceManager,EndNote)學生的資訊倫理尊重資訊的所有權認識資訊的使用權知曉資訊的適當使用保障個人的隱私權資訊科技與法律智慧財產法規個人資料保護法規資訊刑法資訊自由法規電腦與

6、網路禮儀智慧財產法規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商業秘密保護法智慧財產權vs.合理使用(fairuse)個人資料保護法規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民84年)規範電腦或自動化機器處理個人資料,以保障人民權益,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敏感資料”–犯罪,基因,健康,醫療等資料,應嚴格保護,限制蒐集及利用資訊刑法我國電腦犯罪相關刑法為刑法第36條:妨害電腦使用罪無故侵入電腦或相關設備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電腦紀錄干擾電腦或相關設備對公務機關電腦犯罪之加重製作專攻電腦犯罪使用之程式資訊自由法規美國於1966年公佈實施”資訊自由法案”1967,1974,1980,1986年不斷修正為聯邦政府對一般

7、民眾提供公共資訊之法律保障,而要求將政府資訊公開我國於民88年訂定”政府資訊公開法”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電腦與網路禮儀美國電腦倫理研究中心制訂了”使用電腦十誡”不可使用電腦傷害他人不可干擾他人在電腦上的工作不可偷看他人的檔案不可利用電腦偷竊財物不可使用電腦造假電腦與網路禮儀”使用電腦十誡”-績不可拷貝或使用未付費的軟體未經授權,不可使用他人的電腦資源不可侵佔他人的智慧或成果在設計程式之前,先衡量其對社會的影響使用電腦時必須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與體諒電腦與網路禮儀InternetActivitiesBo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