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21943
大小:760.31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7-27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规律总结1、用作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还、并且”;e.蟹六跪而二螯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e.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e.(樊哙)立而饮之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e.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e.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伴随,有主次,可不译;e.吾尝终日而思矣⑦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就、便、因此”⑧表示目的关系,可理解为“来”或不译;e.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用作代词,同“尔”,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e.某所,而母立于兹3
2、、用作助词。“而已”(罢了)、“已而”(不多久)(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连词,并列连词,假设连词,转折连词,递进连词,修饰连词,承接代词,你们助词,啊(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
3、()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为什么宾语前置,什么宾语前置,怎么样(二)规律总结:1、用作疑问代词:①“何”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②作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要后置。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2、用作疑问副词。①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样”。④表示程度,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3、何:通“呵”,喝问二、简介“何”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4、何()②大王来何操?()③豫州今欲何至?()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通“呵”,“喝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哪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什么”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副词,“怎么”副词,表感叹,多么(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副词,于是代词,“你的”)动词,是副词,竟然副词,才(二)规律总结:
5、1、副词。①表示事理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②表示事理上的逆转,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③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等。2、代词: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等;3、表判断,译为“是、就是”等。4、复合词:①【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②【乃尔】译为“这样”。三、简介“乃”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副词,转折,“竟、却”)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连词,顺承,“才”)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动词,表判断,“是”)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副词,“甚至”)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
6、“你的”)副词,“于是,就”)四、简介“其”的意义和用法(一)实例讲解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②虽九死其犹未悔③其皆出于此乎?④其孰能讥之乎?⑤则或咎其欲出者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其若是,孰能御之?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表假设,果真代词,“他的”代词,“自己”代词,表“其中的”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语气助词,无义语气副词,表揣度副词,反问,“岂,难道”代词,“那、那个、那些”(代词,“他”)(二)规律总结:1、代词。第三人称“他、她、它(们)的”;第一人称“我(的)、自己(的)”;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中
7、、其中的”。2、副词。①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②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③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3、连词。①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②表示假设关系,“如果”。③助词,其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翻译。4、复合词:【何其】译为“多么”。(三)课堂趣味训练: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