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ID:26151040

大小:1.1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5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请大家一起读下面短文“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译文

2、:“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

3、)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

4、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

5、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一)介词①娘以指叩门扉曰(《项脊轩志》)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以”的意义和用法总结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4.表示时间、处

6、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徒步到华山当道士。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现在按照实际情况察核他(的数字)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①夫夷以

7、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2.表示修饰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樊哙侧其盾以撞。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

8、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②各各竦立以听。(《促织》)(三)助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