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背景

ID:40210066

大小:1.4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26

戊戌变法的背景_第1页
戊戌变法的背景_第2页
戊戌变法的背景_第3页
戊戌变法的背景_第4页
戊戌变法的背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的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戊戌变法专题九背景课标一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学习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3.知道“公车上书”。2、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1、这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酝酿中的变革——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变法前的形势1、国际形势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大势所趋

2、救亡图存引进技术改变制度民族危亡2、国内形势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国别租借地或割占地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山东俄国旅顺和大连长城北和新疆法国广州湾两广和云南英国“新界”和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中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危在旦夕2、国内形势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

3、801895—1898274143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政治(阶级)基础经济基础二、新思想的演进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高考链接A1234567891011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兴梁启超李鸿章魏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

4、应孙中山王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

5、使中国富强!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中国人学习西方进入了制度层次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岭南奇才”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人物介绍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答:“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

6、义政治学说相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答: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⑵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⑶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⑷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材料一“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想一想:“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答:标志着维

7、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想一想: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1、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动动脑筋为变法寻找依据,以减少变革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保守、软弱。2、康梁等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封建君

8、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3、康梁等人如何宣传他们的维新思想?思想基础(1)著书立说,力倡维新(2)创办报刊,传播维新(3)创办学堂,聚徒讲学(4)成立团体,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