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ID:40208304

大小:23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7-26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_第1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_第2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_第3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_第4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尊重与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久违的常识?第一节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发展进程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内涵在我国古代,“德”的本字为“惪”。《说文》说:“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段注》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德的对象是道,“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认识了道,转化

2、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与人,便称之为德;德即所谓善心善行。德育即育德,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中国人信仰什么?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会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有信仰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有目标,有足够的幸福感。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不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功德圆满。没有信仰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很多人还在剥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在困

3、难疾病面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在其位,不谋其政——假货、假药泛滥——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神医、高人”层出不穷——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虚假捐献——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德育”一词的由来“德育”是一个现代词汇,虽然我们经常说原始社会的德育、奴隶社会的德育、封建社会的德育,但是“德育”一词却是出自现代人之口。大约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一词,表明西方社会于18

4、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这一概念。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智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宗旨。1912年,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二)德育包括些什么西方:moral

5、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狭义:指道德教育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三)德育概念的“泛化”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1953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中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的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相并列。1956年,人教社出版的凯

6、洛夫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法律教育等。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密不可分,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教育。德育概念“泛化”的弊端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2、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4、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5、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四)“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五)德育过程的理解1、转化说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德育是“教育与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胡守芬《德育原理》认为:“德育既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内化说孙喜亭认为“德育是教育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