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人生(12财经1班)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

ID:40208298

大小:2.4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26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_第1页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_第2页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_第3页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_第4页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耀人生(12财经1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耀人生——道德使人生更幸福12财经一班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德)康德一、道德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究竟是什么?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道德者,得也,得事宜也。——(东汉)刘熙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东汉)许慎德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劝学》道德从伦理学角度:“道”是行为的原则,“德”是行为的效果。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

2、、善恶评价。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指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道德行为准则、规范个人认知、表现外: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内:个人道德品质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起源实验主观条件——人类意识历史前提——劳动客观条件——社会关系人类道德产生的三要素道德是在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人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产生的。利己利他从利己需要出发建立的人类社会,需要利他的道德来维系约束利己,鼓励利他,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延续的要求人类社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道德是人类利益博弈的结果道德的本质是人类的共生性即互为条件性

3、—互惠性道德是什么?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总和一种人的德性品质的规定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美)雅克·蒂洛道德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由于认识到以合作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在一起生活的重大价值。但我确实认为,对于“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个问题,能够给出的最恰当的回答一般是:坚守道德原则,使得人们尽可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满创造性和富有意义。道德是人们谋取利益或幸福的工具没有爱美德的利益就决没有美德。——(法)爱尔维修道德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必要手段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道德具有功利的作用和价值道德的社会作用1.

4、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5.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追求“好的”、“更好的”生活,直至完善(最好)乃是人类普遍存有的生活信念,并内在地转化为每一个人自觉认同和遵循的普遍道德规范。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的个体作用道德让我们享受高尚原始群落的禁忌氏族的禁令他律到自律外在要求到内在需要共同制定道德规范无意识到有意识人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道德的认知与形成道德通过社会舆论

5、、传统习惯和人们接受了某种道德观念后形成的内心信念三种形式,以说服、劝阻、示范的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由“实然”向“应然”转化。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的概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内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是作为人道主义的“仁”与作为等级宗法制

6、度的“礼”的结合,“仁”是其内核,“礼”是其形式。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1.对待“利”与“义”关系)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2.对待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3.个人修养方面)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三、如何看待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现状?道德建设如何进行?1.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背景社会处于两个转化

7、期:第一个,由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二个,从计划经济在最近20年时间里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后果:市场化、商业化和世俗化使得社会上道德水准、道德期待、道德评价标准不断下降,以致我们经常听到道德危机、道德滑坡、道德真空、道德败坏等抱怨。对道德现状评价的观点2006年,新浪网的网络调查投票,对“您认为中国人的道德现状”进行表态,总计投票2506个,认为很好的占0.80%,正常的6.74%,异常的21.79%,很糟糕的70.67%。“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的调查哲学家黎鸣:《道德的沦丧》之观点北师大教授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