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

ID:40188104

大小:688.3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25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_第1页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_第2页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_第3页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_第4页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 情绪行为的养成山东省妇产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何守森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基本情绪(初步的微笑、厌恶、痛苦、兴趣等)是出生就有的,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次级情绪(悲哀、愤怒、快乐、惊奇、内疚、骄傲、害羞等)是后天早期发展的。一、基本概念:情绪、情感,行为情感:完全是后天的,主要是在社会需求方面相互作用中具有价值取向的特有情绪体验。信任、爱戴、感激、道德感、美感,仇恨、嫉妒等。行为举止行动,是指受心理(意识、情绪、情感)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到外在活动。行为的驱动意识&潜意识。情绪、情感对儿童行为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2、二、情绪情感在儿童早期 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驱动、调控着儿童的行为。例如,婴儿吃饱了就有满足的微笑,一有痛苦就大声哭闹。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情绪是儿童人格的核心: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情绪态度。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人格核心成分。许多人认为,新生儿处于一个只知吃喝拉撒,对外界混沌无知的状态。其实

3、不然,相比于儿童智力发展,儿童早期的情绪发展更为突出和重要。三、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早期情绪记忆:小儿早期可能不记忆身体的创伤,因为负责学习记忆的海马组织还没有发育好。情绪中枢边缘系统发育要早得多,杏仁核早期可存储大量情绪记忆信息。5-8个月,海马开始发挥功能,婴儿开始形成相对清晰的记忆。早期依恋关键期就发生在6、7个月~24个月。初生婴儿:痛刺激引起痛苦情绪,异味刺激引起厌恶情绪,新异性光、声或运动刺激引起注视的兴趣,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引起微笑。4~6周:婴儿在听到高频人语声或看到人的面孔时,会出发社会性微笑。3~4月:婴儿在接受治疗、受到痛刺激时,会产生愤怒或

4、悲伤的情绪。5~7月:出现惧怕情绪;害怕从高处降落。7月~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和同情等。3岁左右:出现道德感。4~5岁:美感、理智感。儿童早期情绪、情感发展基本进程儿童早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岁以内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例如,温暖的环境、吃饱、喝足、尿布干净等,都常常是引起愉快情绪的动因。1~3岁的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外,开始关注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依恋-安全感)。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向满足社会性倾斜。在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非常希望被

5、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归属感)。社会化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生理成熟、智力发展与情绪发展交互作用情绪的感受和表达均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例如爬行和行走发展了视觉感知范围,肌肉的控制能力的增强也为表达情绪的能力得到加强。情绪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认知能力的提高。例如自豪、羞愧、内疚等情感的发展必然以记忆能力、自我概念的建立为前提。营养缺乏、注意力不佳等影响智力的因素也影响情绪的发展。(二)家庭养育方式与亲子互动质量情绪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亲子互动会引导出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父母应最大努力去分享孩子的情绪,并让孩子知道你在分享。在会

6、说话前,情绪分享是亲子交流的重要内容;分享(关注)的过程就是在引导、调节、匹配彼此情绪、情感的节奏和方向。分享第三方(物体或人)时,相互注意的产生是社会化的关键能力之一。儿童会向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们学习,父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马可的父亲平时总是不断的告诫儿子:“你还太小!你保护不了自己,小心受到伤害!”马可就认为:“周围环境充满了恐怖,我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父母言行是孩子直接的模板和示范,父母如果想看到自己孩子的有好的行为,首先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儿童早期特别要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言语并不一致时,儿童将不理会我们说了什么,而会“听从”我们的

7、行为——我们做了什么。母-婴依恋——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7月到2岁。其表现为:婴儿将多种行为,如微笑、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母亲能使他得到最大的安慰;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以后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知道交往时要考虑到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与母亲的空间上的邻近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母亲需要干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距离,婴儿会表现出能理

8、解,而不会大声哭闹。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