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

ID:40183226

大小:791.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24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_第1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_第2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_第3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_第4页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生平与思想(最终修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汉族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

2、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故里孟子故里大门孟子生平孟子的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一、孟子的家世二、孟子幼年的生活孟子并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

3、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孟母三迁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

4、。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断织教子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

5、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三、孟子的青年时期孟子长大后,为儒家思想所吸引,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去深造,其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四、孟子人生的黄金期中晚年时期的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鲁两国君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小国,难实施孟子“仁政”抱负。他决定带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齐国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仁政”十分感兴趣,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仁政”,遗憾的是,膝国是小国,

6、时有灭亡危险,更不可能将仁政推行天下。于是孟子继续游说各国,但当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皆主张武力富国强兵,没一位君主愿实施他的仁政。孟子最终放弃,归而撰书立说。五、孟子的身后荣辱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

7、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孟子思想一、性善论: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是孟子全部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们都

8、有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即“良知”、“良能”。如果一个人不愿向善,就是“自暴”、“自弃”、“自贼”为了使人们确信人性本善的结论,孟子进行了论证,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向。此四种心向乃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恻隐之心是仁发生的根源,羞恶之心是义发生的根源,辞让之心是礼发生的根源,是非之心是智发生的根源。而人的这四种心向所产生的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