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79506
大小:262.3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24
《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校外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校外“冲突”——班级管理之探究南京四中吕庆东名词解释:校外“冲突”,是指地点在校园之外,时间在上学、放学路上或者节假日里,学生之间、学生与他人之间发生的矛盾或冲突。一些班主任教师认为:我有繁忙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学生在校园外发生的冲突不属于学校保护的范围,和学校无关,与己无关,自己无权利也无义务去干涉。但是,冷静地去思索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切问题的产生有果必有因,学生之间在校园外发生的冲突,其根源往往来自于校内,是校园内矛盾的延伸,由于害怕被班主任和学校知晓,私下里通过校外途径
2、去解决,其产生的危害性有时会大于校园内的冲突,班主任老师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最近,我们班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案例:学生扬涛和陈浩平时关系不错,后来因为一件小事产生了矛盾,两人决定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在校外某地通过“摆场子”来解决。两个人拳脚相加,终被同学拉开,不欢而散。扬涛的同桌董明在一旁给他撑腰,陈浩的朋友刘超给陈浩帮腔鼓气,扬涛和陈浩两个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快又转变成了董明和刘超两人之间的矛盾。董扬言找人“修理”刘超。刘超嘴硬“走着瞧。谁怕谁?”星期六下午,这两人约定在某地解决“冲突”。双方各
3、找了一帮社会青年,结果,刘超带来的一个人被对方砍伤,惊动了派出所,刘超和董明吓得都不敢来上学。危害: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极容易冲动,校外冲突如果重视的不够,定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荒废学业;校外冲突如果疏导的不到位,定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不利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校外冲突如果处理的不好,定会影响学校声誉,败坏学校风气。解决学生之间校外冲突的方法和思路:一、全面了解学生,是防止校外冲突的基本前提。古人言:“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当班主任最忌官僚,不接触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
4、在于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艺术的取得第一步是对学生心中有数,教育行为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为此,班主任要加强谈心活动,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观察要细,能发现问题的萌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理想、兴趣爱好、文明习惯、个性特点、家庭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要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心理需要、生活烦恼、情绪变化、人际关系等有动态的把握。平时做个有心人,全面了解学生,有利于预防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
5、突。二、爱心育人,形成良好班风,是减少校外冲突的关键。教育的境界是“爱”,班主任要腿勤、嘴勤、眼尖、耳灵,心理总装着、想着学生。张家港市一中校长兼书记、特级教师高万祥曾指出:“作为教师,爱心比什么都重要”,“爱心育爱心”。真心爱学生,展现师情魅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主任要用爱心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自己家的感觉,人人都是大家庭的主人,产生我爱我家,我管我家的亲切感、责任感;感受到班级是你的,也是我的,班风好,学风正,出成绩,是我们大家的荣誉,班风差,问题多,大家也不光彩;班级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才能共
6、同进步,班级成员互不信任,拉帮结派,害人害己。只有学生广泛形成这样的班级观念,才能产生亲和力、凝聚力,才能减少和避免学生之间校外冲突的发生。三、建章立约,以法治班,是解决校外冲突的保证。以法治教,以法治班,体现科学管理教育与民主法制教育相结合。首先要理法,即建章立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应经常重视理出头绪,并能使学生清楚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形成《公约》式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范,学生言行就有了准则,评价就有了依据。学生维护规约,就有荣耀感;发生
7、冲突,违反规约,就有羞耻感。四、重视引导好学生中的非正式团体,是规避校外冲突的必要条件。物以类聚,鸟以群分,是生物自然生存的规律。学生中生成非正式群体说明班集体整合的不那么有力、有效的表现(即你不组织自然有人组织,你不活动自然我们会活动的结果),但也不奇怪,这也是人的相似性格、爱好及必然的生活、学习、经济等外显而产生的必然现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见识、学识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样的团体将会逐渐增多,但是如果不重视及时引导,时常会产生副作用,校园外的冲突就是这种副作用的表现之一。正确的做法是:1、要确立一
8、个健康有益的引导方向,及时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能够明确如何发展,怎么做不出格。2、要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情况,特别是“弱势群体”(包括身残、智残、单亲、家贫和后进生),通过关爱,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障碍心理。3、指导学生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明确交友的目的和原则,区分真正的友谊和哥儿们义气,多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4、每当学生学业上有了进步,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