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ID:40160878

大小:76.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4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_第1页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_第2页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_第3页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_第4页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一、教学工作量的构成教学工作量是指把实际教学学时按照规定计算办法折算的标准学时。教学工作量(指标准学时,以下同)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科竞赛、教材编写工作量等。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一)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和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计算;增加开课学时或增设课程必须于开学前办理教学计划异动申请手续,批准后开设或增加的学时方可计算,否则不予统计。(二)教学工作量任务定额:专任教师每

2、学年教学工作量为360课时(每学期180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全年教学工作量最多不能超过720个学时。行政及教辅人员以搞好本职工作为主,兼课平均每周(授课总学时÷18周)不超过4.5学时为宜(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指导和利用晚上、周末排课的公共选修课和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需安排晚上、周末授课的实验实训课)。行政及教辅人员未按要求办理兼课审批手续执行兼课的,不予以核算学时酬金。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的,按月发放补贴,不计工作量。三、各类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含由同一老师指导一体化教学或有课内实验且不分批的课程)任务含量:制定教学文件、

3、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A、B两套)、评阅试卷(正考)、质量分析、成绩登记等。计算公式:G=S×C×RG——教学工作量(以下同)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际学时数C——第1教学班为1,重复班的系数为0.8(重复班是指课程大纲、教材相同的课程)。R——教学班级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人,R=1.2;101-120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二)分多批进行或多人指导的实验课工作量计算实验课含分多批进行的课内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一样进行排课、按课

4、堂纪律要求进行上课的、不含集中整周(连续数天)进行或者分散指导的实践6教学环节)。任务含量:做好实验课的备课、准备相关实验教学文件、预排实验、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日志、考核、成绩评定、整理实验环境等。计算公式:G=S×C×R×W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验学时数C——重复班系数或自然班实验分批系数,第1教学班或第1批时C=1,重复教学班或第2批开始C=0.8R——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人,R=1.2;101-120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有多位

5、实验指导老师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总学生人数/总指导老师数。W——为教师身份系数,一人指导时,W=1;多人共同指导,主讲教师(负责讲课、辅导、批改报告、填写实验日志等)取W=1,每位辅导教师取W=0.8。实验课安排多人指导的需经过学院、教务处审批,并于开学时落实好任务,临时安排增加的指导教师不予以计算工作量。所有教师必须全程在场共同开展教学。除了由于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场地限制等客观原因,严禁拆班上课、或者随意增加实验指导教师。(三)多名老师提导的一体化教学视教学情况和实验设施可安排多名教师开展教学,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能低于15人(上机课人数不低3

6、0人),需经过学院、教务处审批,所有教师必须全程在场共同开展教学。主讲教师工作量计算公式:G=S×C×R×WS——不超出教学计划的实际学时数C——第1教学班为1,重复班的系数为0.8R——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人,R=1.2;101-120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有多位实验指导老师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总学生人数/总指导老师数。W——教师身份系数,主讲老师系数为1(负责编写教案、教学进度安排、讲课、辅导、填写教学日志等),辅导教师系数为0.8。(四

7、)课程设计、实训实习(不包括生产性实习、认识性实习)任务含量:准备、现场指导、过程管理、总结与考核等,指导教师在完成教学全过程后并提供具体指导的日程安排,才能核定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G=T×6×R×KT——实际到点指导的天数(按照6学时/天、5天/周、30学时/周计算,不足一天按相应的比例计算)6R——教学班级人数系数,60人以下时R=1;61-80人,R=1.l;81-100人,R=1.2;101-120人,R=1.3;121-141人,R=1.4;141人以上,R=1.5。K——是指导类型系数,全程指导的集中进行的K=1;部分指导的集中进行的K=0.5;分散

8、进行的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