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20652
大小:29.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2
《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
2、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三)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这类题可以先说本意,再强调文中具体指什么。 (四)语句作用(好处)、含义分析题: 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比较、对比、烘托、反衬、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语言特色,(语言准确、严密、优美、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
3、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等)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紧扣文章中心思想体会)。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如,相互照应句子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突出文章(主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类: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4、修辞手法的作用:
4、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反问、反复:加强了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6、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五)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如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等。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等。 (六)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社会环境: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
5、(景物描写):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答题时必须具体阐释) (七)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八)比较分析题: 1、词语:A、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例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
6、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B、“××”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C、“××”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2、句子: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
7、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3、篇章:主要比较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包括主题、作者情感) (九)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③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