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7717
大小:4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1
《特岗教师招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岗教师招聘教学设计题(一)对“认识角”进行教学设计。(1)写出教学目标(2)写出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2)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角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便于学生接受
2、。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活动一:画一画,剪一剪。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活动二: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活动三:找一找。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3.分组交流:(1)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2)每个图形有几个角?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活动四:做一做。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
3、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如:能告诉我这个制作的角在哪儿吗四、小结本节采用反思总结、深化认识.(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1)你在知识、技能、方法上的收获是什么?(2)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3)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五、布置作业2015河南特岗冲刺班教学设计题(二)材料:《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根据
4、材料,拟一份教学设计。【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逐句向学生讲述本文表达的含义。 三、读课文,感知庐山的美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
5、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四、分组表演,理解庐山的美 1、师: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2、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五、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板书设计: 2015河南特岗冲刺班教学设计题(三)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一节课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教学
6、材料:某版本《品德与社会》编排了“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主题单元,其中一节是《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主要内容如下: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体育比赛失败了,一个愿望未能实现,做事情收到了批评。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在他最初的尝试做电影演员时,曾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但他不气馁。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有一定原因的。每一次被拒绝,他就认真的反省,在寻求机会。后来他又尝试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恳求当演员。在他遭到多次拒绝后,以为曾拒绝了他 20 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
7、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让你当主角。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就断了这个念头吧。”幸运之神终于对他露出了笑脸。他成功了,并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的收视纪录!学生情况:教学对象为某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 45 人。设计要求:1.请写出本科的教学目标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方法3.请简述本课的教学过程【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心理
8、承受能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