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55673
大小:1.4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18
《人教版高三第五册《李杜诗五首gaojun210制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诗歌解读三元素:鉴赏诗的情感形象语言返回李杜诗五首导语: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李白生平及创作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
2、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诵读提示并背诵: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受诗人诗歌风格的影响,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因此
3、朗读时应用舒缓语调,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内容感知: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啊。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意境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初离乡土,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离开故土深深依恋;另一方面,踌躇满志,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因
4、此,外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问: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者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
5、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风格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诵读提示并背诵: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内容
6、感知: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王尧衢《唐诗合解》说:“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谈谈你对“暗”的含意的理解。写出“闻”时的状态,先听到飞声,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夜深人静,笛声悠扬,所以说是暗中飞出。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这就是“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东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
7、要分析。“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也为下两句做了铺垫。“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002全国高考题)“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这首诗是诗人客居洛阳时所作,描写的是夜深人静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1.在内容上,两诗都写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写的是一般的离乡之感;《黄鹤楼闻笛》写的是去国之情。
8、“西望长安不见家”,实际上是眷恋朝廷之意,也就是所谓去国之情,因为这时李白的家属在江西。2.在结构上,《春夜洛城闻笛》先写所闻,后写所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