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41573
大小:2.6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18
《辽宁省大连市(鞍山第一中学,东北育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市第八中学,大连市二十四中学,大连市四十八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联考语文试卷-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期末五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所述内容属于科学的理解)2.B(错在对象上。采用将功夫放在诠注诗句的出处,考察典故的由来上,多是学者和诗论家,而不是一般的读者)3.A(产生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阅读者的知识构成”,而是理解的角度、个人的经历、体验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奉:信奉)5.C(原文标点为:始,南蛮自大中以来,火邕州,掠交趾,调华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战无功,蛮势益张。)6.D(说“杨玄价盛怒之下将他害死”,概括不准确。杨玄价愤怒之后,先是暗地里对杨收加以诽谤,朝廷先后两次贬谪了杨收的官职,又把
2、他流放到驩州,随后又下诏让宦官追上他将他赐死。)7.(1)假使获得了大丰收,蛮人得以长驱直入,实际上就是资助贼人粮食,这难道是治国的大计吗?(译出大意给1分,“穰”“得”“资”判断句每译对一处,给1分。)(2)属下官吏准备大船等待他使用,杨收不允许,说:“刚贬官离去,这样做行吗?”(译出大意1分,“具”“须”“谪”“方”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①首联,“未鸡鸣”点明出行时间之早,而且是在诗人垂着鞭子,信马徐行,已经走了数里的路程之后,可见其出发不知要早多少。②颔联,通过自己的情态变化来写早行。“残梦”说明诗人是由梦中被唤起来的,出发后依然睡意绵绵,穿过林下被落
3、叶惊醒,足见赶路之早。③颈联,抓住行旅特有的环境特点来写早行。“霜凝”、“月晓”说明此刻尚早,天地还笼罩在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任意答出2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在旅途中悲苦、落寞的情感,以及自己清高孤傲、不屈于俗的心志和对自身前途和国家时局的忧虑。(2分)①诗的大部分内容在着力渲染早行时的苍茫气氛,表达了羁旅的悲苦、落寞的心晴;②诗人写辽阔天际的“孤鹤”,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自况,表达了一种清高、孤傲、超俗不屈的情感;③后两句写作者规劝僮仆的话,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前途和国家时局的忧虑。(4分,分析出两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
4、忍心为此态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有没有“故”都给分)(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A得1分,答B和D不得分。(A.概括不准确,贾米森误判的对象不是“一个孩子的画作”,而是谎称为美国乡村画家安德烈的画作。B.分析错误,从小说中看,说“艺术家们并非真正懂得抽象派艺术”,于文无据。D.这一句只是一个交代,没有细节描写。)(2)①喜爱绘画艺术。作为一名著名画廊的负责人和著名画家、画作鉴赏家,他接到被称作是安德烈的画作后,自己深受感动,并邀请其他画家前来鉴赏,随后积极组织展览和拍卖。②做事认真、周到。为了筹备画展,不遗余力,
5、各方面都安排的非常周到。③为人坦诚,守信用。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他不怕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到电视台向媒体公开了事情的真相;虽说自己判断失误,但照常举行了展览和拍卖会。(一点2分,意思回答出来即可。)(3)①来信中提到的“祖父在临终前曾说”“我无意中从祖父阁楼中找到的”这些,让读者很容易相信这些画作就是乡村画家安德烈的抽象派画作。②写信者要求“希望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为下文贾米森举办展览和拍卖会做了铺垫。③信中最后一句话,为下文点名画作是出自一个不足两周岁孩子之手设下了伏笔。(一点2分,意思回答出来即可。)(4)观点一:不能简单地用虚假来评价小说的构思。①从情节上看,孩子的母亲在给贾米森寄画
6、时,自称是乡村画家安德烈的作品,贾米森和几位画家也认定是安德烈的作品,小说在构思上给人以真实的感受。②从主题表达上看,本文要表达真诚比艺术更珍贵这一主题。在人们心中,一个不足两周岁的孩子信手涂鸦的画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贾米森、孩子的母亲的真诚是感人的,他们感动了买画者,从而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观点二:小说这样写确实给人以虚假之感。①从情节上看,作为著名画家和画作鉴赏家的贾米森以及几位来鉴赏的画家都没有认定出事及附假托的作品,令人难以相信。②从主题表达上看,作者在结尾处借买画顾客的话点名主题,给人有意拔高、强行兜售作者创作意图的感受。(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7、(25分)12.(1)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和C不得分。(A.用因果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中“他既不是因为自己写作快乐,也不是为了当一个流芳百世的大作家”,是从鲁迅的创作目的上说的。因为鲁迅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B.分析得不够恰当。这里主要的表现是“鲁迅与深受凌辱欺压的普通百姓之间的精神联系”,不能只限定在“为人生”这一点上。C.鲁迅对所生活的时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