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ID:40040768

大小:10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8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wěnɡ)脉脉含情(mài)倩影(qiàn)敛裾(jù)B.惊蛰(zhé)氤氲(yīnyūn)寒濑(lài)羯鼓(jié)C.粜米(tào)唯唯诺诺(wéi)监生(jiàn)间或一轮(jiàn)D.讪讪(shān)蹙缩(chù)泅水(qiú)纨绔(wánk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陨身不恤   杂

2、揉   浩荡   终老不复取B. 潭柘寺  伫立   络绎再接再励C.深思慎取   鸷鸟   自缢   流觞曲水D.书生意气   庐冢   磐石   凭虚御风3.依次填入空格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候选人的条件上次已向大家征求过意见。这次开会,主持人________向大家宣读了入选名单。②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__迫使他当机立断,停止生产。③近日,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公安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后稷故里广为________。A.径直 巨变 传颂   B.径自 剧变 传

3、诵C.径直 剧变 传颂D.径自 巨变 传诵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峰顶欣赏着这妙绝天下的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C.当斯诺克世界冠军的头衔被他独揽时,当鲜花掌声围绕他身边时,奥沙利文也始终安之若素。D.阿布·苏莱曼号称阿布沙耶夫组织的“工程师”,是菲律宾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的幕后策划者。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装

4、置,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B、纵观二十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最具潜力的因素。C、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D、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地位举足轻重。除了语言因素外,准确理解题意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庸”辨义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

5、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

6、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

7、、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

8、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