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61419
大小:18.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6
《【教学设计】《黄鹤楼》(部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鹤楼》◆教材分析《黄鹤楼》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诗中饱含的丰富思想、诗歌的格律与用典,对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都有帮助。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在诗歌内容上理解困难不大。教师要联系有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用典,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
2、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故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
3、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了故事,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白折服。(学生读题。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作者简
4、介: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3、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
5、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并借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学生读。(课件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
6、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
7、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理解“晴川”。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崔颢诗中的情景。、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补充。想象着画面,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
8、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读,回答。(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