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29489
大小:75.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5
《《黄鹤楼》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鹤楼》教学设计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中学郑爱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理解诗意和意境,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感情。教学重点:积累知识,背诵默写古诗教学难点:诗意和意境的把握,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整体感知:黄鹤楼是位于武汉市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唱。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2、,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二、分组读译,概括意思: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2、范读指导,体会感情3、小组合作,概括诗意诗句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三、研读共品,自由赏析: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
3、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板书:人去楼空)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板书:岁月苍茫,探究:体会两个“空”字的意思)明确: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板书:惆怅、失落、孤寂)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
4、”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板书:写景抒情)4、尾联——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板书:悠长缠绵)四、试题点睛,研讨探究:1、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5、洲”中的“历历”和“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景致?明确: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五、拓展阅读:欣赏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首联↘↗人去楼空登临怀古——→惆怅、失落、孤寂颔联↗↘岁月苍茫颈联↘↗晴朗明丽写景抒情——→思乡、忧愁尾联↗↘悠长缠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