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

ID:39955215

大小:16.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6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_第1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_第2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_第3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皖智中学瞿静静◆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结构明晰,主旨多元。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体现了新课标的“阅读与鉴赏”的理念,教材的设置注重加强学生对自然美、人文美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性灵,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2、】1、了解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词;2、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教学重点】1、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

3、天成的意蕴。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

4、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二、作者介绍: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

5、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三、粗读全文,整体感知:1、“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容,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打基础)(老师引导)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

6、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冯至的散文就体现了这一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诚挚坦白,抒情性强。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朗读这篇文章。2、“疑”:(提出问题:展示在投影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熟悉课文)(老师引导)本文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解读的着眼点应放在结合以下几个问题思考,进而理清文章思路,为探究文本的精髓作铺垫。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的同时,就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

7、怀的载体?(3)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3、“谈”:学生就读后所感交流、质疑(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再由老师根据文本的写作旨趣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二、精读局部,鉴赏品味:(1)让学生反复诵读他们认为需要探究的文章内容。(2)教师引导鉴赏第5节。(关键点:描绘眼前小溪——想像曾养育昔日的人们——感悟人类声息相通。)(3)启发学生思考:接下来各节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由小草感悟到生命的宁静之美;由彩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由有加利树感悟到生命的渺小;由野狗的嗥叫感悟到

8、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由鹿子的嘶声感悟到死亡的可怕。(4)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描述或抒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各抒己见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在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大自然在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时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起珍爱自然的情感,真正达到怡情悦性。(5)怎样理解文末一段?是文章的点晴之笔,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①自然滋养人类,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