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

ID:39951360

大小:20.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5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_第1页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_第2页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_第3页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_第4页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图片两组》(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图片两组》◆教材分析吉林靖宇第三中学卢老师《图片两组》来自苏教版高语文中教科书必修二的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它以“图片”这种形象性学习材料,让学生“直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懂得珍视和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准确解读图片内容,掌握鉴赏图片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感受、鉴赏、思考、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片,辅佐以文字资料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启发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珍惜和

2、平的生活环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画面和说明文字解读图片,理解摄影者的意图,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教学难点】对图片进行鉴赏,为图片配写解说词。◆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段真实场面。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让5000万人在炮火与硝烟中丧失了生命,人类文明遭受空前破坏!战争造成四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付之一炬!这一切是人类历史悲惨一页的真实见证,曾经创伤的大地和曾经惨痛的心灵,需要人类对自身的疯狂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

3、。今天,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研读两组历史图片,透过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来审视战争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让这些无声的呐喊祈祷人类永久的和平。二、讲授(一)展示解读图片的技巧把握图片的中心事物;抓住图片的细节刻画;(外貌、动作、神态、心理)体会图片背景的作用;想象图片背后的故事;揣摩图片表达的主题。(二)解读图片,感悟鉴赏图片是瞬间的永恒,作为永恒的题材我们如何来解读呢?我想我们首先要了解图片发生的背景,这幅图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摄影师拍下来的。其次要弄清这个摄影师他所要表现的图片中心的人物及事物是什么。第三

4、,这个图片里最具有震撼力的细节是什么?【解读第一组图一】(投影:王小亭拍摄的上海火车站废墟中的小孩)1.这幅图的中心人(事)物是什么?(一个坐在地上大口哭泣的孩子。)2.这幅图的环境背景是什么?(坍塌的建筑物,一片狼藉。)追问:地震还是轰炸?3.情节想象:孩子的父母呢?为什么看不到尸体?(虽然我们在图片上看不到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但是我们面对画面,似乎听到了飞机的呼啸,看到了硝烟中惊惶、呐喊、奔跑的人们。片刻间,妻离子散,阴阳相隔……我们能读到“历史的画外音”。)细节观察:脸上的污迹(血迹),身上的

5、衣服破烂,地上碎片凌乱。(战争的惨烈)信息搜索:(读小说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读图也要知道拍摄的时代背景)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等候撤离的1800人,只有300人死里逃生。(轰炸)课文的文字背景告诉我们,王小亭在拍摄了这张照片后,他的双脚浸透了鲜血,还有一个背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当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到美国发表演讲争取美国人民美国政府支持抗日的时候,正是带着这张照片去的,可以说,这张照片最终让美国人民愤怒了,也最终让日本人愤怒了,由此可见这张照片的力量。4.如果把这张图给改动一下,如果剪去图

6、片的三分之二背景,再把小孩放大,效果又会如何呢?如果没有巨大的废墟作为背景,小孩的啼哭就沦为平常之景,日本轰炸机的力量,废墟的阔大背景和小孩的孤单无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所以要看懂这张图,我们应该要注意图片内部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图片的历史和文字背景。【解读第一组图二】(投影:滇缅公路百姓修路)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日本封锁了中国所有的东部海上运输要道,苏联停止了对华援助,很多海外的华侨援助的物资没有办法运到中国来。这时,中国的很多老百姓都纷纷投入到了修路的活动之中,不了解

7、图片背景,我们无法感受到这张图片作者的意图,无法把握住这个画面震撼人心之处。【解读第一组图三】(投影一:被纳粹强迫穿上军服的少年)要抓住图片中震撼人心的细节。一张图片中也许表达的主题并不完全一致,它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大家从少年的微笑中和歪着头的状态中感觉到了少年的天真无邪,从几位少年老成的“军人”身上又读到了陶醉满足。大家一定见过非洲的少年军人,还有我们的小兵张噶,无论是哪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感觉到,战争的残忍永远伤害的都是我们的下一代。【解读第一组图四】(投影:纳粹溃逃后的宁静中午,一

8、个小男孩走在遍布尸体的道路上)这张照片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小孩行走在两边都是尸体的道路上却步态很悠闲,表情很无所谓呢?他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必须要抓住图片的细节,才可以读出人物的内心。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纳粹溃逃后,宁静的午后,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路上,表情漠然,脚步缓慢,对于眼前的惨象,似乎无动于衷。遍布的尸体与少年的表情形成强烈对比。作者通过这张照片来反映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戕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第一组图片小结】每一幅图片都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