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43181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猴子种果树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猴子种果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准本小学语文第4册第22课《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主见,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它位于第4册教材的第8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子》是一首充满想象的儿童诗,《猴子种果树》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会走路的树》是一篇巧妙融合动物知识的有趣的童话故事,《问银河》则是一篇涉及天文知识的优美的散文诗。四篇课文编在一起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而《猴子种果树》不仅向学生介绍农业种植的知
2、识,更重要的作为一篇寓言故事,它有着现实而深刻的寓意要学生感悟,并能规范督促到自己的行为。新课标提出阶段目标:“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篇课文趣味浓,寓意深。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由于孩子已经积累了相当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所以只要能多读几遍课文,大部分孩子都能说出猴子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如果仅仅依托于学生能理解寓意,那么就根本没有上课的必要了,学生的水平仍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在这样的课上他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都未能受到
3、行之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具体划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部分:1、认知要求: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能理解课文所出现的农谚。2、能力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演一演这个故事;课后能积累了解一些农业谚语。3、情感要求:知道猴子最后为什么什么树也没能种成,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知道今后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新课标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究,挖掘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尊重学生独特的情
4、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自主开放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他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考虑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打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主探究,以读促讲,自读自悟,在表演中交流合作中共同学习。二、设计理念1、探究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
5、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2、人文性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交流中体现人文性,充分挖掘文本,拓展文本,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陶冶、塑造心灵。3、个性
6、化《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设计本课安排3个课时,下面我将就第2课时的几个重点块面来阐述我的设计思路,力求体现自主探究性、人文性和个性化。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情境的创设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7、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我抓住“天天浇水、施肥”对学生提问,“既然猴子在种梨树时,能够天天浇水、施肥,那为什么到最后它什么树也没种成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激起探究的兴趣。同时很自然的引入到后面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后半部分的课文,留给思考的空间,再让他们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具体、真实而富有实践性和自主探究性的情境。课后的练习要求学完课文以后学生能够演一演这个故事,那我想不妨将这个故事的
8、表演放入到课堂当中。一来低年级的孩子有十分强烈的表演欲望,爱动好说,这样的教学形式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理解语言文字。将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