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30150
大小:997.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15
《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飞来峰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了解作者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写诗背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
2、缘身在最高层。(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5)缘:因为。(6)眼:视线。(7)塔:铁塔。(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译文:
3、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说清晨鸡鸣时分从这里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赏析飞来峰上千寻塔这是作者目睹之景(正面描写)闻说鸡鸣见日升这是作者传闻之景(侧面描写)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也喻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4、取精神。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和这句意境一致的诗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从楼。主题思想这是一篇登高览胜之作。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写作特色本诗在构思上独具特色: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的感受。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三、四句转入议论,但仍然采取了写景。议论二不离写景,就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对王安石的《登飞来
5、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
6、饮湖上初晴后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有感情朗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
7、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解释词早莺:早来的黄莺。暖树:向阳的树枝。新燕:刚飞来的燕子。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浅草:不高的青草。行不足:玩赏不够。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渐欲:渐渐的要。诗意在孤山寺的
8、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哪家新来的燕子衔春泥筑巢。各种各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刚长出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