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26323
大小:8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改善现场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善现场过程作者:崔大玉改进生产现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不考虑客户的要求,而进行的生产改造,稍有不慎会带来不应有的浪费。现场的改善应是合理地按程序进行。所谓现场的改善,就是找出在现场中存在的所有不合理的现象与问题,用少量的经费,迅速而准确地给予纠正的过程。而且,通过改善现场,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性,缩短交货期,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要求,极大地提高经营效率,这就是改善现场的目的所在。换句话说,其目的不在于为完善现场而改善现场,而在于最终满足客户的要求。现场改善是从接到客户的“呼声”开始的,这一“呼声”应按销售、
2、市场部门——品质保证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生产部门——设计部门的顺序迅速传达到每一个部门,并确保通过现场改善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满足客户的要求,现场改善就是从这个目标出发,集中第一线人的意见,找出对策付之实践。最了解现场、最掌握现场的人,就是那些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作业人员,管理现场的作业长、制造技术员、生产技术员、品质管理员及直接参与工程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实际业务人员。应把客户的要求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这些人员,但是只用文字和数据形式传达,经常会发生这些人不知采取什么措施为好的情况,所以应先由中层管理人员吃透客户的要求,适于制造工程人员理解,换句话说,为了能使第一线人员真正
3、理解掌握客户的要求,先想好传达的方法,整理好传达的内容,以达到现场改善的目的,而且,应变成第一线人员的自觉行动。由于传达方式不遵守上述程序,会发生中层管理者听了客户的要求或意见后,不加认真考虑,给一线工作人员下达“解决方案”的指示,这种作法是千万要不得的。应由第一线人员给出现场改善的正确答案的事情,如果由上级的中层管理者随意下指示,这样不但会很容易锉伤第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恐怕会容易造成得不出正确答案的不良后果。3根据经验统计,如果把知道现场改善的正确答案的比率,按级别分的话,在现场的一线人员约为90%,科长级约为70%,部长级约为50%,董事级高级干部约为30
4、%,而总经理只占10%。这就是我通过28年的现场经验所得出的,接近实际的通常水平。在这样的现场情况下,哪一位高级干部听了客户的意见后,敢于给一线业务人员下“就这样作吧”的指示和要求的话,恐怕接收这种指示的一线人员,因为是上级的指示,他不会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去实施的,但是可能从心里会嘀咕“不是这样的吧……”,虽然心里有说不出的不满情绪,但是因为上级让这么干,无可奈何地去干罢了,其结果,答案不对的可能性占70%,如果由此而投入了一定的经费和人力,那么,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但是,下这样的指示的高级干部对其结果不负任何责任,如果实施结果失败,那么他就会说:“谁让你照干了的?告诉
5、那个程度,剩下的你们应该想办法做好才是……”,结果,不用说一线业务人员,甚至连中间的管理人员也得受惩罚,事态有可能发展成无可奈何的地步。所以说,高层干部和中层干部的监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一线人员应付于工作的权利和责任,指明他们的工作方向,最终,给他们创造主动用自己的头脑与智慧为改善工艺、改善现场、改造技术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氛围,并为他们不断地提高合理化建议,开辟通道,敞开大门,为他们实施其合理化建议给予始终一贯的支持,而且,对他们的成果与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应全部归还给他们。如果生产现场从事的一线人员,比高层或中层管理者先正确掌握理解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实施,那
6、么这种生产现场,可以认为是先进的,而且是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往往第一线人员根据预先掌握的正确信息,向上级提出“这样试试看如何?”的提案时,有的上级对这种建议抱着不欢迎的心态提出诸如“那种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事先没有告诉我”“那样做不行!会失败的。”等质问,并为了个人掌握业务,故意压制,那么这种组织恐怕是一种僵化而死板的组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改善现场的组织。如果你要仔细观察现场,会发现正确的答案就在生产现场中,你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在现场中显露,这是因为一线人员即业务员、操作员、作业长、生产技术员、设计员、生产管理员、品质管理员等,他们在生产
7、现场中无意或有意地记好了哪里有问题的标记。3比如,在现场某一设备上缠着很多绷带,这就说明因这个设备由于晃动发生了不良,也许操作人员可能没有时间,也许他们提了几次意见但没人解决,只好用绷带缠着临时对付。再举例,在设备或各种部件上乱写着各种字,这是表明一线人员遇到什么问题互相交换了什么意见的信号,只要你仔细观察,在生产现场可以发现很多这种有形的很有价值的证据。高层管理人员在巡逻现场时,要有用心地观察各类现象,这时应该使用5WHY方法。但是,不能指责或批评在现场发现的这种现象。应回去后,多问几个WHY(为什么?),那你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你的管理不到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