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真理的特性

宗教真理的特性

ID:39923554

大小:15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15

宗教真理的特性_第1页
宗教真理的特性_第2页
宗教真理的特性_第3页
宗教真理的特性_第4页
宗教真理的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教真理的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宗教真理的特性 (1)厘清方向:在研究宗教之前﹐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宗教体系与真理之间是分开而行的﹐宗教体系的存在在于发现真理(对真理的阐述可能有误)﹐而真理本身不需宗教体系则依然存在﹐两者是分别不同的东西﹐不能以宗教体系去反推真理﹐这两者之间的关连不是相等的。所以使用宗教体系中的论述﹐经典﹐遗迹去否定真理不可行。因为宗教体系与真理间是没有必然关连的﹐人的宗教会错﹐但无损于真理﹐举例来说道德经56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因为真理是难以用不完整的文字尽述﹐所以现传的文字经典只是真理在文字上的表

2、现﹐而不是真理本身﹐就像一张相片﹐像归像﹐但绝不是对象本身﹐如果要从宗教体系去肯定或否定真理﹐就必需先确定宗教体系已经将真理完整发现了﹐否则宗教体系无法代表真理的面貌﹐就无法藉由宗教体系反证回真理﹐但是若是已经确定了宗教体系与真理之间有必然关系﹐便同时也证明了真理的存在﹐如此一来便无从否定真理﹐所以否定宗教体系的正确性可行﹐而藉宗教体系的内容去否定真理则不可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事。第二件要注意的事是﹐研究宗教要使用何种方法。在讨论方法之前则先要决定研究议题在于宗教体系或是宗教体系所欲发现的真理﹐

3、如果是前者﹐逻辑及科学的分析是可行﹐譬如说判定神迹﹐死人复活﹐佛的法相﹐圣经的来源﹐经文的考古辩证﹐法号的给予﹐教会制度的起源﹐但是如果要研究真理﹐就要仔细去想﹐用逻辑是否可行从现实面来说﹐研究真理一定是从宗教体系着手﹐而利用宗教体系去否定真理是不可行的﹐除非有人能直接接触真理﹐但既然能接触﹐那真理的存在便可知是事实。从理论来说﹐基督教所说上帝﹐智慧能力都远在人之上﹐人无法了解上帝的用意纯属正常﹐所以从人的角度去判定祂的存否是不可行。从佛教来说﹐人要成佛要让佛性彰显﹐佛性彰显则要先去除覆盖其上的无

4、明﹐而去除无明的方式是舍弃俗世的观念﹐去除三昧﹐这些活动所倚重的都不是逻辑﹐而当佛性已明之后﹐逻辑思考也便成不必要的﹐因为真理已明。从道家来说﹐道德经41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又说明道若昧﹐而48章则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56章则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指逻辑文字是用以阐道的工具(就像翻译文章一样)﹐却不是道本身﹐所以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因为逻辑愈重﹐离道愈远﹐道不需逻辑一样存在﹐用逻辑去谈论道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所以如果执意使用逻辑(一直在翻译却永远不等于原作)﹐只会离道日远。所以我们从上可以推知

5、﹐除就逻辑的的推理﹐或是现实面来说﹐又或是各宗教本身的理论观点来说﹐用逻辑去否定真理是办不到的﹐用逻辑经由宗教体系去反推证宗教所欲阐述的真理的存否并不可行。当然我们也可以从逻辑科学本身的角度﹐去找寻出逻辑及科学本身的极限﹐进而判断它们是否适用于评判真理﹐但那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所以暂不说明。那我们在研究时﹐到底能用什么方式做研究呢﹐基本上﹐因为我们只能先从宗教体系下手﹐所以逻辑仍是可以采用的﹐但我们只能做比较及叙述的工作﹐要做一个很正确的结论恐怕是相当难的(虽然某些时候有些事情的对错真伪真的是很明

6、显)﹐因为要做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必需要先了解真理﹐而科学逻辑对于真理本身在被证之前是存疑的﹐而宗教所欲阐述的真理﹐又难用科学逻辑推证。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有人说他已经利用了证据﹐逻辑推证出真理是假的不存在的﹐那他铁定不对。Back·(2)研究方向我们再要想的是﹐若是我们要研究佛教教义﹐我们该如何着手呢。首先我们必须要先了解释迦在佛教的地位及所象征的意义。由于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所代表的不只是创始者﹐更是最高目标(已达到最高境界)﹐修行者所以修行便是为了回复到相同于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在佛教中

7、释迦所说的真理是绝对且完整的真理﹐无从超越起也无从更动。如果说释迦说的是无上的﹐无可比肩的﹐那他灭度之后出现的各教派代表什么呢?基本上﹐教派的分裂是表明了佛法的失传﹐如果佛法依旧完整﹐就不会有分裂的局面产生﹐因为事实是无从颠覆的﹐也无须质疑﹐所以如果法依旧完整﹐没有人会对释迦所传的法有所质疑﹐也就是说所有的佛教徒会被统一在释迦之下﹐没有教派可言﹐惟一的教派便是释迦﹐所以教派的分裂很难是好的﹐多半是表示佛法日益不明才会有不同看法。然而各教派的意见及传承演变并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要研究佛教教义﹐请教释

8、迦本人自然是最好的﹐可是释迦两千四五百年前就已经死了﹐也没有亲笔著作﹐就算是现今最古的佛经都不是释迦写的﹐而他所指定的下一位得道者弥勒佛又尚未出现﹐所以我们要研究佛教教义就不得不从经典﹐各教派的著作及演变下手﹐然而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各教派而是重还原出释迦所传的本貌﹐因为任何的演变在佛教而言都绝不是进步。Back·佛教教义浅谈 (1)修行的目的在谈论佛教教义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佛陀传教的目的在于什么?首先要知道所谓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意指人世间是苦的﹐集意指人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