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ID:3991524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_第1页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_第2页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解读之一叶圣陶先生在大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实践和语文教育理论的探索中,一方面认真而毫不妥协地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和习惯势力进行了批判,一方面精辟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语文教育思想:在1962年提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2页);在1977年,他在为《中学语文》题词时又明确强调:“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1978年他又进一步说明:“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见《叶圣

2、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至此使这一语文教育思想更加成熟与完善,他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语文教学第一线的一批有识之士拿起了这个理论武器,选择了“教师讲,学生听”——旧教育思想的顽固堡垒——作为“突破口”,掀起了语文教改的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叶老的这一教育思想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被动地教和学生被动地学的局面,使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叶老的这一教育思想完全称得上中国语文教育的经典。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正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等思想是一致的。它的深刻之处,在于既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的本性,又符合语文教育的根本规律。可以说,它既是一个教学原则,又3包孕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底蕴,是实现语文教育价值的最佳途径。首先,从提出的目的看,它是为了学生的需要,为了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了落实“以学生为本位”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叶老在大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活动中一贯认为:“学校究竟是教育机关而不是机器,学生究竟是人而不是原料。”(引自《新课程标准与中学生》)学生不能永远依靠教师,他们在一生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事情,终究都要靠自己去解决。因此,教师不能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叶老

4、始终主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他说,语文教学当然也如此:“我以为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在这一点上,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应该把教育仅仅看作是积累知识,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教育首先是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善于学习,能够自己掌握知识,跟上时代变化的能力。其次,从核心的内容来看,它解决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关系,一方面,强调要在教师强有力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遇到问题能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1页),为他们

5、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叶老在这里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1页)在叶老看来,“教”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导”的过程3,也就是说,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上述两个方面是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互为主客体,自觉地不断调整教学双方各自的心态、习惯、行为、方法,以便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怎样才算达到了“不需要教”的

6、境界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启迪,培养学生的自动性。要从一篇篇文章的学习入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见叶老《语文教育书简》之二十一)其次,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讲解。既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攻不破的“堡垒”时,教师必须进行讲解。那么,怎样讲才算是恰如其分呢?叶老说:“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作用,

7、才真个贯彻了尝试的宗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4页)但是讲也并非是泛泛地讲,“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哩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总之,“不教”是目标,“教”是手段,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要适应于学,学是为了促进教;教应成为学的示范,学是在教的启迪下自然领悟,再通过反复实践,“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7页)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