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15019
大小:18.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4
《教案少年王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4、少年王冕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改写的,重点刻画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少年王冕形象。课文比较长,又带有古典色彩,品读时要细细分析。 仔细读来,其实作者主要抓住了少年王冕的两个特征,一是孝顺母亲,二是勤奋好学。而这两个方面既有互相穿插,又各有重点段落,课文一到四小节,重点是讲述王冕孝顺母亲的,五到七小节主要是介绍王冕刻苦好学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在数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王冕人物形象,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2、通过学习课文那,感知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安排: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了解少年王冕是怎样一个孩子。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咱们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
3、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他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安徽人,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他小说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板书:少年王冕 2、出示诗: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大声朗读。 3、简介王冕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出身于浙江诸暨一贫苦农民家庭,但从小就好学如痴,
4、读书不倦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课文,了解少年王冕是怎样艰苦的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小年王冕的那些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3、检查初读情况: (1)生字正音 耽误晶莹贴补孝敬明媚隔壁载着 王冕腌鱼腊肉积攒 (2)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号长句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把这些故事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2、交流: (1)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三个时间段里的故事: (一)“眼看三个年头过去”(2-4) (二)“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5-6) (三)“到了十七八岁”(7) (2)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3)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生活艰难) 3、齐读课文。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齐读课题 少年是一段美好时光,作者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龄段来写的?(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其中
7、浓墨重彩的写了那两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板书:辍学放牛、立志学画) 2、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断,写作时做到了详略得当,通过这样的描写要告诉我们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少年王冕的成长足迹。 二、十岁的王冕。 速读,边读边思考: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十岁的王冕孝敬母亲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者个别指导。巡视:在画出的句子旁边可以写写自己的理解。 (读完后,孩子们在静静的用笔做
8、着批注) 1、交流。你从哪儿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 (1)预设:分担母亲的劳累,赚钱贴补家用。(要分担母亲身上的担子) (2)预设:他说的闷得慌是真的吗?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出示母亲的话语 (只是一个安慰母亲的理由)其实他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读书的,告诉母亲放牛时还能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