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语言鉴赏

古诗歌语言鉴赏

ID:3991180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古诗歌语言鉴赏_第1页
古诗歌语言鉴赏_第2页
古诗歌语言鉴赏_第3页
古诗歌语言鉴赏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歌语言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语言赏析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切入点:1.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2.从描写对象入手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3.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

2、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4.从表现手法入手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从结构作用入手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

3、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6.从思想情感入手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见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

4、、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6、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7、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答题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

5、},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炼字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以下两类动词:(1)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范仲淹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

6、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例3: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4: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2)非动词活用为动词。例1王安石

7、“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绿”的意思,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例2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例3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

8、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运用了拟人通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