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

ID:3991139

大小:189.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6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_第1页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_第2页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_第3页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第2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07·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付开隆(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 610031)摘要: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对测区水文地质环境影响很大。本文紧扣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横穿中梁山背斜且紧临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这2大主题,详细分析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预测了其涌水量和可能产生的岩溶塌陷。关键词:隧道;地下水;涌水量;岩溶塌陷中图分类号:P641147;P641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665(2005)0220107204

2、分布的岩溶槽谷相间的“笔架形”平行岭谷地貌景观。1 前言隧道中部分水岭高程达640m;东西两槽谷高程480~拟建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横穿重庆市西部的520m;山脚以外为侏罗系组成的红色丘陵区,高程仅2中梁山山脉,单向双洞,隧道净空面积63120m。两轴300m左右。线相距约40m,长3841m,属于特长公路隧道。中梁山背斜轴向近南北,呈典型的平顶陡翼构造。2拟建隧道南侧240m有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南背斜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飞仙关组第二段(T1f)泥3侧313km有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北侧约11k

3、m有岩,两翼依次为飞仙关组第三段(T1f)灰岩、第四段重庆铁路枢纽歌乐山隧道。上述隧道都穿过同一地质4(T1f)泥岩,嘉陵江组(T1j)及雷口坡组(T2l)灰岩、白构造部位———中梁山背斜,其地质资料与拟建隧道具云岩,须家河组一、三段(T13)泥岩夹砂岩、煤3xj、T3xj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可比性。24层,二、四段(T3xj、T3xj)长石、石英砂岩,珍珠冲组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J1z)泥岩(见图1)。背斜核部附近见一条逆断层(F),地表出露位置拟建隧道横穿中梁山山脉中部,地形受构造及岩32在背斜

4、东翼T1f与T1f地层接触带顺南北向延伸。层控制。背斜核部附近,可溶岩与砂、泥岩相间分布:断层走向与背斜轴线平行,破碎带宽20~50m。形成北北东向延伸的三条平行山脊(山岭)和两条对称图1 隧道洞身纵断面图Fig.1Verticalcrosssectionofthetunnel  中梁山为本区最高山岳,南北向延伸,分别在小南嘉陵江为区域性排泄)。海及北碚附近为长江及嘉陵江横切。本区地下水主要背斜轴部为测区地下水的分水岭,其两侧形成两沿岩层走向(南北方向)流动,分别向两江排泄(长江和个独立的地下水体系。

5、嘉陵江组及飞仙关组第三段灰岩地层形成狭长的地下水“水槽”。据修建襄渝铁路之收稿日期:2004203202;修订日期:2004211206前资料分析,西槽谷自玄降寺—宋家沟(6km)水位下作者简介:付开隆(19712),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工程降12m,水力坡度012%;东槽谷自童家花园—打靶场地质勘察设计工作。(618km)水位下降1012m,水力坡度为0115%。东西槽·1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第2期 谷内地下水均为由北向南流动。迳流,形成“地下水槽”。岩溶水的排泄特点是集中、量基

6、岩裂隙水除受岩性控制外,与所处的地形地貌大,在穿过中梁山山脉的各条铁路及公路隧道开通之和构造密切相关。背斜轴部附近飞仙关组一、二、四前,主要集中在嘉陵江及长江横向切割排泄基准面地段,岩性含泥质多,一般透水性差。背斜两翼的隧道进带出露。但在各隧道相继开通后,改变了“地下水槽”出口段,含水层主要为须家河组二、四段的砂岩,一、三的迳流条件,各隧道分别成为一个个排泄通道,根据堵段的煤系起相对隔水层的作用。水的程度,分别拦截一定流量的地下水。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为测区主要岩溶含水岩组,4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施工对测

7、区水文地质分布于背斜两翼,其顶底板均为泥岩所隔,地表呈狭长条件的影响槽谷,除本身受降雨补给外,泉水及地表水均向此汇[1](1)泉水漏失及地面塌陷 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集;飞仙关组三段分布于背斜两翼,其顶底板为四段与道施工时,对隧道涌水采用了以排为主的原则。随着二段钙质泥岩所隔,形成独立含水层。富含岩溶水。导坑中大量岩溶水的涌出,出现地表水漏失和地面塌3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陷。该隧道于1971年1月动工,10月开始见水井干枯,水位下降。1972年4月地表130口水井中有48口区内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

8、118514mm,为地下被疏干,其余井泉水位下降;地面塌陷29处计2水的补给提供了较为充足水源。补给方式主要是向下2319m,最深的塌陷坑深达13m,塌陷面积最大达渗透,通过溪沟、岩溶漏斗、落水洞补给。22400m,影响范围3~315km,总面积14km。1978年交地表水:补给区位于西槽谷内拟建隧道以北约43付运营后,1979年9月又发现东槽谷洞顶钱家院子一800m处的下大天池,蓄水量为20×10m;上大天池位43带地面塌陷。于拟建隧道北侧188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