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02202
大小:6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4
《春联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献荣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3分钟)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来给你们讲一个:从前,有位读书人。他家门前有一片财主的竹林。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看了心中不服,……读书人见此情景就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读书人又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命,家藏万卷书长”。请你们想想,这位读书人在下联的结尾处加上了什么字呢? 2、过年时,家家户户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对联,这样的对联叫……春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联》一课(齐读课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这
2、课的学习,有了春联的知识,会想出这副春联下联结尾的字。二、指导初读(15分钟)1、用2分钟时间默读完课文。读完课文后,不看书,说说你对春联的初步认识。(1)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默读完课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提醒:默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跳过去,不回读。有意识地记忆一些自己认为关键性的词句。(2)反馈。如果学生说不好,可提供句式:()的春联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1)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辅导。3、课文中生字词读准记
3、住了吗?(投影出示)和睦揣摩抑扬顿挫和谐张贴气氛欣欣向荣浏览歌颂辞旧开卷有益奥妙(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后面的拼音。(2)指名读,读错纠正,教读“气氛”(轻声)(3)齐读。4、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评价初读(7分钟)1、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没有?(1)课文的第一段谁来读?(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顺了没有。)(2)谁愿意站起来朗读第二段课文?(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书;)
4、(3)我请还没有站起来朗读课文的同学一起读第三、四两段课文。(希望你们不要放弃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2、通过读书,你们了解了关于春联的哪些知识?(板书)各种各样万紫千红23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四、导写字词(12分钟)课文我们暂时读到这儿。1、田字格中的生字所组成的这些词语不但要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地听写,尽量写得美观。投影出示:张贴气氛欣欣向荣浏览歌颂辞旧开卷有益奥妙开动脑筋,分析记忆字形。请看书后练习第二题:用钢笔描红。①读帖:看看每一个红色的范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
5、比例大小;把眼睛闭起来,想想范字的样子,再睁开眼睛看看范字,比较一下自己想的和眼睛看的一不一样,看看想想,反复几次。②描红:边描红边记忆范字的样子。第二课时一、读书感悟(20分钟)春联不仅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而且能让我们感到生活充满幸福和希望。这节课我们重点诵读、揣摩春联,感受其中的声律美,初步领会、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一)、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谁来读第一、二两句话?(指名读)点拨:大年初一,你们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或者游玩,走在路上,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大致看看各家
6、大门上贴着的大红春联,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你们的这种感受。大致看看各家大门上贴着的春联就叫“浏览春联”“各种各样”写出了春联的……(板书:多),“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写出了春联的……(板书:美)。那么,春联多在哪儿,美在哪儿?谁来读读下面的几句话。春联是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出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每逢新春佳节,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如诗如歌如画如梦的春联中。让我们诵读(板书:诵读)这段话中的四副春联。(投影出示)生读:又是
7、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说: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是文章的作者读这四副春联的感受。请你们再细心读读这四副对联,看看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读了“ , 。”这副春联,我 。一起完整地读读这
8、四副春联。(利用即时的语境,评点中渗透词句理解:读得好!你们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让我充分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声律美。)(二)读春联是一种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副板书),春联到底怎么写呢?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为例,来给我们讲讲!(投影出示)谁来给我们讲讲?如果你认为他什么地方讲得不够清楚,可以补充二、引导实践(20分钟)(一)课内实践1、整理春联在祖国源远流长(副板书)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脍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