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98583
大小:52.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4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2006-3-2313:21:14 姚汝勇摘 要: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实践和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制作现状比较混乱,理论研究也多停留在印象式介绍或经验式总结上。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生、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理清其“历史”,一方面探寻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节目制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儿童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儿童,多样化探索,栏目化,频道化从1958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在探索中大体经历了多样化探索、栏目化形成和专业化发展几个阶段。[1](P20)儿
2、童电视在这样的大语境中,同样历经着自己的起起落落。一、1958-1979年:多样化探索阶段(一)1958年至1966年,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创作发生时期 1958年9月,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设立《少年儿童节目》专栏。该专栏的方针、任务定位为:“满足小朋友的愿望,给小朋友看适合小朋友的节目”,“帮助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家长们,教育少年儿童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该专栏先后开辟《小小俱乐部》(学龄前儿童节目)和《少先队号角》两个小栏目。其中《小小俱乐部》播出的节目有儿童歌舞、诗朗诵、木偶剧等。它采用一个名叫“王小毛”的木偶作为固定
3、的主持人,这种形式比较符合儿童受众的心理特点,因而受到欢迎。《少先队号角》主要反映首都少年先锋队的各种活动,每次播出十分钟,全部内容由少儿组的记者采访摄制而成。1959年8月,北京电视台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认识、理解需求的不同特点,将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从少年儿童电视节目中分离出来,针对3—6岁的小观众专门设立了《小朋友》栏目,每周三晚上播出。内容设有:演员讲故事、教唱歌、教师教授小知识、做手工、小朋友自己演出的文艺节目和电视剧等。1960年,北京电视台又推出向小观众推荐新书、好书的《好朋友——书》栏目。该栏目为了加深小观众对书的理解,
4、专门请演员演出书中的片断,如《雪花飘飘》、《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等。这种情景化的故事讲述方式,不但符合儿童节目主持人“角色化”的需求,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信息传递给儿童受众,从而达到良好的传受互动效果。1960年,北京电视台又推出以科技科普为内容的《聪明的机器人》栏目。栏目采用胳膊、腿都能动,说话时两只眼睛还能闪亮的特制木偶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向他们传授科技知识、解答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此后,北京电视台不断推出新节目,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比如大型综艺竞猜节目《新年猜谜会》、电视艺术片《红小兵音乐舞蹈》等等。(二)1966年至1979年,节目创
5、作停滞、恢复时期“文革”开始后,儿童电视节目受到冲击,过去播出的所有节目都被否定,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货色,是为“培养资产阶级的孝子孝孙服务”的。随后的儿童电视,完全随着政治运动的风向而转,既不讲儿童特点,也不讲收视效果,播出了一大批内容虚假、形式单调的节目。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电视台少儿组重新组建,儿童电视节目开始恢复。文革期间的《红小兵》专栏改为《少年儿童节目》专栏,节目品种开始增加,内容不断得到扩展,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科技知识、文艺戏剧、革命传统、儿童生活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受儿童观众欢迎的节目。在“多样化探索”阶段,
6、儿童电视节目的主要创作基地是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地方电视台很少参与进来,因此,儿童电视节目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儿童受众的需要。同时,这一时期对儿童电视栏目属性的认识还不够,受众定位意识模糊,很多节目面向所有的儿童,目标过大。此外,栏目宗旨过分强调“教化”作用,错误地把电视当成了教育儿童的工具。还有,这一时期虽然儿童电视节目内容涉及到了娱乐、信息、知识等领域,节目形态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节目整体感不强,零散,主旨不突出。二、1980-1999年:栏目化形成阶段(一)1980年至1989年,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积极探索时期这一
7、时期中央电视台和大多数省级台有了少儿部、少儿组,有了固定的栏目。儿童电视节目创作不仅数量上增加,而且节目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1981年春,中央电视台专为3一6岁的儿童设立了《春芽》栏目。与我国电视栏目化(1984年始)发展趋势相适应,1985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春芽》栏目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栏目《七巧板》。该栏目强调寓教于乐,注意从儿童的视角向儿童传授知识与技能,着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善良的品质。《七巧板》栏目采用杂志型编排方式,内容设置比较合理,富有儿童情趣,包括:以动脑动手为主的“学学做做”。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
8、“幻想国”。介绍日常生活与科普知识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向儿童教唱歌的“哆来咪”等等。《七巧板》栏目还设立了专职的主持人——“鞠萍姐姐”。主持人身份定位准确,适合当时儿童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