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

ID:39841488

大小:386.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2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_第1页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_第2页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_第3页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_第4页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分析及设计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Abaqus的某车型后车门抗凹性能分析及设计改进摘要:针对某车型后车门外板抗凹变形量过大问题,本文对该车门进行了模态及刚度分析,通过与先期试验模态对标,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三种改进方案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后车门抗凹性能改善方向,为设计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后车门抗凹分析改进设计1前言车门是整车重要的开启件和外观件,具有隔绝车外噪声,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舒适性和安全性功能,其设计结构直接影响整车的品质。车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受到的工况相对苛刻,其本身的模态及刚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针对已投放市场的某款车型后车门抗凹变形量过大问题,通过试验测试,发现在施

2、加100N法向外力的工况下,后门外板防撞梁下部区域加载点变形量有两点超过设计目标值,最大达到4.8mm,抗凹刚度偏弱,在关门时该结构也容易引起外板共振,产生振颤音,影响整车品质,必须对外板结构进行设计改进。本文通过自由模态仿真值与试验值对标,验证了本次分析后车门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后续对设计所提供的三种改进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得出了各方案对后门外板刚度的改善效果,结合整车生产成本及工艺复杂程度,指出了三种改进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为提升后门抗凹性能提供了指导。2有限元模型建立根据乘用车整车建模方法,建立后车门有限元模型,包括车门外板、内板、窗框、防撞梁及铰链等结构,不包括车门

3、内饰件、喇叭及线束等附属件。后车门有限元模型中,外板及内板等钣金件采用壳单元模拟,铰链和结构胶采用六面体实体单元模拟,各钣金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ACM焊点单元模拟,建立完成后的车门有限元数模由31246个单元,31475个节点组成,赋予材料信息后,车门总重为15.5Kg,模态试验中车门重量为15.3Kg,两者基本一致。因该仿真分析结果直接应用于现生产,故需要验证所建立的后门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后车门使用的材料及其属性,如表1所示。表1车门材料属性表材料弹性模量E(MPa)泊松比μ密度ρ(t/mm3)钢2.1e+50.37.9e-9粘胶50.451.2e-9其中,后车门外板采用

4、D180材料,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图1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图所建立的后车门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图2后车门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该后门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其前五阶模态频率如表2所示表2仿真自由模态计算结果单位(Hz)第一阶模态第二阶模态第三阶模态第四阶模态第五阶模态46.350.354.361.669.1后车门自由模态试验工况如图3所示。图3自由模态试验图其试验测试前五阶自由模态,如表3所示。表3后车门自由模态试验测量结果表单位(Hz)第一阶模态第二阶模态第三阶模态第四阶模态第五阶模态475152.663.571仿真值和试验值对标误差,如表4所示。表4自由模态仿真

5、值和试验值对比单位(%)第一阶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误差1.5%1.3%3.1%3%1.3%平均值2.05%通过自由模态仿真分析值和试验值的对比,其两者误差的平均值为2.05%,得出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后续改进方案的仿真分析。3后车门抗凹分析基于试验测试结果,本文首先对后门外板防撞梁下部区域进行抗凹刚度分析,抗凹点分别定为3-1点、3-2点、3-3点。压头直径为20mm,参照试验工况,在外板施加法向载荷100N,各点的指压变形云图如图4-图6所示。图43-1点变形量4.3mm图53-2点变形量4.58mm图73-3点变形量3.8mm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抗凹点3

6、-1点、3-2点变形量过大,超过目标值,抗凹性能偏弱。4改进设计基于原方案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三种改进方案:方案一:后门外板板厚增加0.1mm,料厚由0.7mm增加到0.8mm;方案二:后门外板指压刚度较弱处增加补强片,厚度为1.2mm,补强片位置如图8所示。补强片图8方案二方案三:后门外板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外板加强支架,如图9所示。支架2支架1图9方案三以下为三种方案的仿真分析结果:方案一:1.指压刚度分析图103-1点变形量3.25mm图113-2点变形量3.71mm图123-3点变形量3.5mm方案二:2.指压刚度分析图133-1点变形量2.75mm图143-2点变

7、形量2.88mm图153-3点变形量3.53mm方案三:1.指压刚度分析图163-1点变形量2.63mm图173-2点变形量2.98mm图183-3点变形量3.36mm通过对比得出,方案二因外板补强片面积较大,其外板抗凹刚度同方案三相近,两者均优于原方案,方案一因外板仅增加0.1mm,其抗凹性能提升弱于方案二和方案三。5工艺及成本分析三种改进方案工艺及生产成本如表5所示表5工艺及生产成本对比表相对原方案增重(Kg)加工工艺生产成本方案一0.62冲压一般方案二0.2粘接较低方案三0.51冲压+粘接较高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