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语言

诗歌鉴赏 语言

ID:39836803

大小:1.16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12

诗歌鉴赏       语言_第1页
诗歌鉴赏       语言_第2页
诗歌鉴赏       语言_第3页
诗歌鉴赏       语言_第4页
诗歌鉴赏       语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 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9/3/2021考纲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语言包括品味词语、评析诗眼、体会风格。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习巩固9/3/2021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点击诗歌的语言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①传神显旨的词,②以动衬静的词,③化静为动的词,④以动写静的词,⑤以实显虚的词,⑥以乐衬哀的词。

2、(2)叠音妙用的词。(3)颜色渲染的词。(4)拟声形象的词。2.评析“题眼”。所谓“题眼”,也叫“诗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2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诗歌的语言3.体会风格(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3)绚丽,语言追求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

3、。(4)明快,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5)奔放直率而有气势。(6)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9/3/2021考点点击语言鉴赏技法1、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2、评析“题眼”。所谓“题眼”,也叫“诗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

4、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3、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考点点击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巩固9/3/2021品味词语---练字9/3/2021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品味词语--练字技法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注重语意

5、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考点点击3练习巩固9/3/2021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典型试题3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

6、相对亦忘言。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练习巩固第一步:解释含义“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第二步:描绘景象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源”第三步:点出作用雨后看松,人随山转,缘山寻水源,有曲径通幽的遐思。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9/3/2021考纲解读考点点击典型试题2、(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

7、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典型试题3练习巩固第一步:解释含义“惊”是惊散。第二步:描绘景象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

8、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9/3/2021考纲解读考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