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ID:39809232

大小:18.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学时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

2、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课重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课时】:1课时【教法】:情境创设

3、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学法】: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一、导入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读题:司马光)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

4、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读1.(出示课文)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时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叫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2.刚开始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越是难读,越要读。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a.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b.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下一句。c.学生读一句,教师跟读下一句。d.哪句话,你觉得难读?(教师相机指导)e.自由读,要求读正确。f.男生推荐一名读。g.女生推荐一名读。h.

5、齐读。【设计意图:学习古文,贵在诵读。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内容,能把古文读正确,读流利。】三、品中华汉子博大精深,用心感悟,才能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古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古诗的方法。1、出示“群儿戏于庭”a、这句话中“庭”,我们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庭院)。其实“庭”这个字是单音节词语,我们也可以结合语境,把它换成现代语中的双音节词来理解,“庭”指的是(庭院)。b、运用这种方法,想想“群”指什么?“戏”指什么?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什么?c、我们结合了注释,结合具体语境,尝试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

6、双音节词,自然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2、(出示:自学提示)学习文言文还有很多方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学习后面的文字。(1)交流第一句:a、理解“登”“跌”“没”。(相机板书:儿没水)b、读句子,体会情况危险。(2)交流第二句:a、理解“皆”。b、理解“众”。这里的孩子包括司马光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会联系下文来理解。还不包括谁?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会联系上文来理解。(相机板书:众弃去)c、理解“持石”“击瓮”,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理解。d、理解“迸”,结合插图和注释。e、“儿”指谁?是谁救了他?(相机板书:光智救

7、)f、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韵味。3、结合注释,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并解释出文中的文言词语。4、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5、你能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设计意图:学习有法,而无定法。通过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庭”,尝试把单音节词语改为双音节词语,结合插图等方法,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古文的意思。在知其意之后,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律。】四、诵1、好文不厌百回读。现在读,跟刚开始肯定不一样了。a、教师范读b、指生读。2、古时候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直到汉代

8、才出现了用以表示文章停顿的句读符号,而且文章都是从左到右,竖着写的,你会读吗?(指生读)古人诵读诗文,是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指生读)3、司马光救友的故事广为流传,京、洛两地的人们根据故事画成了画,你能根据图片,用文言文讲述吗?(指生讲)4、看着图片你会背诵吗?去掉图片你会背诵吗?【设计意图:多形式诵读——竖着读,从左到右读,看着插图读,在反复诵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