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87883
大小:5.4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认识三角形1--数学--初中-宋渊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师姓名:宋渊华湖北省应城市城北初级中学【课题】§4.1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课标内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²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学生在上学期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认识三角形概念、表示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
2、小学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时是通过撕、拼的方法得到的,具备了直观操作的经验,且学生在第二章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为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探究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和定理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同时也是第二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
3、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²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中学,本校教师教学理念相对先进,不仅教学设备先进齐全,而且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及教法的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学生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等,这为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我所教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经过初中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
4、生学习主动,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具备探索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2、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获得一定的推理活动经验;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4、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
5、角形的基本要素;2、在原有的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探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从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²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
6、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4、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²教学思路分析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而教材又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更为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先充分展示生活中富含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尝试总
7、结,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并初步尝试说理,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几何推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感知―概括—撕拼—说理―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是以“铺垫内角和(三角形的记法和基本元素的表示)、探究说理内角和、初试内角和(简单应用)、延伸应用内角和(按角分类及Rt△的性质)、再谈内角和(课堂小
8、结)、学以致用内角和(测评练习)”这条主线(暗线)贯穿始终,又以形式多样的学生探究活动这条明线融入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既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利于学生突破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为学生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