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86723
大小:1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二)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初级中学黎锦华教学内容分析:上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三线八角”,并认识了其中的同位角,初步掌握了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而本节课就是要进一步认识“三线八角”,并能辨认出其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同时能探索出两直线平行的另外两个条件。而且能利用这些条件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并且能解决简单的说理题。初步具有了利用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意识,学生在探索
2、的过程中还提出问题:其他的角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关系,围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分析:学生在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通过观察、画图、操作、折纸等活动得出的结果,这一过程是学生累积的一定的经验呢,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比较熟练,相信这一经验会在本节课上发挥大的作用。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四维"角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正确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
3、补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图例、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4.使学生在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环节与活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我校开展了“兴发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的力量,所以本节课主要分为4大环节:1、复习回顾。2、自主学习。3、师生合作。4、课堂检测。第一环节是:
4、复习回顾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担任的记忆毕竟会存在遗忘,所以涉及以下的题目让学生回忆,也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三线八角”,并让学生能简单的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完成简单的说理题。41235678DCBEAF1、观察右图并填空:(1)∠1与是同位角;(2)∠7与是同位角;(3)∠2与是同位角。2、如右图:因为∠1=∠2(已知)所以∥()因为∠2=∠3(已知)所以∥()第二环节:自主学习41235678DCBEAF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有关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认
5、识到具备同位角关系的一对角是在被截直线的同一侧,在截线的同一旁,相对位置是相同的,为类比学习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概括出图中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两侧,位置是交错的,这样的角叫做内错角;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角叫做同旁内角,由此得到对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初步认识,再通过一些较简单的练习及时巩固,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1、阅读P47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有关知识。2、图中∠4与∠8是一对角。∠4与∠6是一对角∠4与∠5是一对角3、观察右图并填空:(1)∠1
6、与是同位角;(2)∠5与是同旁内角;(3)∠2与是内错角。41235678DCBEAF4、如图,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构成了八个角,你能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5、设疑: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小明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提示:1、∠1与∠3是一对什么角?∠2与∠4呢?∠1与∠2呢?∠3与∠4呢?2、画板上下边缘是否平行能利用同位角来判断吗?如
7、果不能,是否可以利用其他角来判断?(在这里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某些条件时是有限制的,同时也让学生猜想能否借助新认识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来说明呢?那它们分别又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行?)第三环节:师生合作(一)利用上节课制作的教具想一想(如右图)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3、挑战自我:你能结合图形用推理的方式来说明以上两个结论成立的理由吗?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当(1)∠1=∠2,说明a∥b的理由。(2)
8、∠1+∠3=180°时,说明a∥b的理由。设计意图:第1、2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老师的实验,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出当内错角相等或是同旁内角互补时,也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先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猜想,然后老师一起来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而设计了问题3,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目的是逐步渗透推理的意识,让学生慢慢形成逻辑推理的能力(二)小试牛刀:1、课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