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同伴关系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3第一章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41.1攻击性行为的操作性定义41.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及表现41.3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几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假设4第二章有关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72.1同伴关系的定义72.2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72.3幼儿各同伴社交类型及特征82.4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8第三章同伴关系与幼儿攻击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103.1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103.2皮亚杰学说103.3科尔伯格理论11论文资源网www.163lw.cn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下载平台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幼
2、儿园中是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这种行为如果不加已有效控制任其自由发展,既会对幼儿造成不能恰当地处理同伴关系被同伴接纳,又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品德的发展,这将会极其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可持续健康成长和幼儿社会性发展。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在周围人际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在幼儿的社会关系中,虽然家庭对幼儿行为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校在幼儿行为社会化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但是除了家庭和学校,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在儿童发展的环境中,同伴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进行了理论研究的基
3、础上,将对同伴关系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同伴关系来控制、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实践指导,有效地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及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关键词:同伴关系幼儿攻击性行为相关研究教育策略论文资源网www.163lw.cn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下载平台第一章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4、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鉴于此,本文在较广泛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访谈及个人分析,对有关研究成果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攻击行为的理论假设,以期对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所启迪。1.1攻击性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这一概念,虽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历时近百年,但学术界对其界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对攻击行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幼儿攻击性行为简言之“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
5、。幼儿攻击性行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攻击是一种行为,而非情绪、需要或动机;其次,攻击时有意的伤害行为;最后,攻击时被伤害这不愿接受的。1.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及表现根据不同的维度,攻击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攻击的实施方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关系攻击。1)身体攻击:包括打、扭、拧、砸、抓、抢夺他人物品、抢占座位等;2)语言攻击:说脏话、骂人、嘲讽、取外号等;3)关系攻击:又称心理攻击或间接攻击,是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攻击行为,包括唆使打人、游戏活动排斥、散步坏话等按攻击的目的来划分,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1)工具性攻击:以获取某
6、种物品、维护某种权利而伤害别人;2)敌意性攻击:以破坏东西、伤害他人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击。1.3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几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假设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理论有好多种,但较普遍公认的有以下几种。1.本能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是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1930年在他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指出:“侵犯的倾向是人的天生的、独立的、本能倾向。”他甚至推测在人体身上还有容纳这种通过遗传获得的侵犯性能量的储存器,如果能量的宣
7、泄指向于内部、指向自身,就表现为自己折磨自己,论文资源网www.163lw.cn最专业的论文与设计资源学习分享下载平台摧残自己、甚至自杀;若是指向外部,就表现为有意伤害他人,即表现为多种攻击行为。2.“挫折—侵犯”假说193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多拉德(J·Dalard)、米勒(N·E·Miler)、西尔斯(R·R·Sears)等五人在合著的《挫折与侵犯》一书中首次提出“挫折—侵犯”假说。他们认为,攻击性行为起因于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出攻击性
8、行为。该假说宣称:“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这一结论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二是挫折的产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尽管如此,这种把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绝对化的观点很快遭到了人们的诘难。挫折确实常引起攻击行为,但人们可以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