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

ID:39762216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1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_第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_第2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_第3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23条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概括文章内容?方法:从题目、人物(事物)、事件,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4、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

2、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或者明暗线)———关注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主要有情线、物线、人线、事线等)作用:xx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紧凑。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等6、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概括主旨,如

3、象征性散文题目: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7、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的抒发和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8、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行文自然,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

4、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直,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9、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分析口语答通俗易懂,书面语严谨典雅,文学语言则是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感情色彩鲜明。10、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比喻:把xx比喻为xx,生动形象地写

5、出xx事物的xx特点。另有简练地描摹事物,阐明道理等。(2)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3)白描(参见《学苑新报语文八下27期4版》)(4)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5)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6)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7)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8)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9)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11、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泛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对人或事物进行

7、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置悬念能创设具体情境,引起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文中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xx,起到了…的作用,用词准确。文章用典(例如使用古代名人故事)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

8、趣,使文章有文采。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还能为中心服务。13、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答:*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概括主旨、奠定基调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等作用。表达效果上: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设伏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