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47582
大小:254.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演进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演进初探郭鹏,徐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以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对传统与现代的农村公共空间及功能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寻出其演进动因与规律,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能有所启发。【关键词】城乡规划;农村;公共空间;功能要素;演进【中图分类号】TU984.12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逐步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在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及“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课题。在今天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加大力度治理农村
2、环境是当前规划专业的工作重点,而公共空间环境是农村环境建设发展的难点。农村公共活动空间作为村落的公共资源,集中反映了聚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但其现状是矛盾较为集中,破坏相对严重,自发的畸形更新更让人失望。公共活动空间的好坏已成为衡量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l农村公共空间概念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景观和文化景观。村庄占我国人群聚落的最大多数,而整个村落可看作院落私人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的有机结合体。农村公共活动空间可以看作供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村落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形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村落的文化风貌。
3、在中国传统乡村聚落中,许多场所可以成为公共空间,例如寺庙、戏台、祠堂,甚至水井附近、小河边、场、碾盘周围等。2功能构成要素2.1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功能要素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是在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其宜人的程度,丰富的空间变化,深厚的文化氛围均是一种良好的地方性环境景观。除街巷外,传统聚落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祠堂、神庙、水井、涝池、戏楼(台)、场、私塾等。(I)祠堂——祭祖是宗族聚落中最神圣的活动。往往以宗祠为核心而形成节点状公共活动中心,家族中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久而久之也成了聚落成员的精神活动中心。而且大宗族在总祠堂下,还设立个宗族的分
4、祠堂,支祠随血缘组团分布,形成各自的次中心。(2)寺观和庙宇——传统风水讲究财气不外泄,所以在每条巷道尽头都建有一座庙宇。会定期举行庙会,村民们在【文献标识码】A这里主要进行拜神、村中重大事情的协商庆典、文化娱乐及物资交易等活动。在落后的乡村,信息传播条件差,集市和庙会同时也是一种乡村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积极的社交意义。当然,所有这些活动常常是围绕着相应的公共场所展开的。(3)戏台——村落文艺演出及集会的场所,上演中国传统戏曲是其主要功能。“看戏”是村落民众日常生活中最高的文化享受。各村落的戏台也都十分考究,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
5、。(4)场——收获季节,进行粮食的脱粒晾晒等,也称为麦场、谷场。是村落集会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场通常和戏台布置在一起,有的村落则将场与祠庙、戏台组合在一起,形成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5)私塾——村中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多利用祠堂或私宅开设私塾,教授弟子。(6)水井——村落主要饮用水源,一般位于道路交叉口。是村民日常频繁使用的最重要的公共生活设施之一。(7)涝池——雨水的积水池,既是村落排涝的有效措施,也是陕西干旱地区村落常备的非饮用水源与消防水源。日常多利用洗涤衣物;发生火灾时,是村中唯一的救灾取水处。除河边的村落外,涝池是村落必须的设施。其位置一般在村口。
6、2.2现代农村公共活动功能要素经过漫长的积累或变动,传统中国乡村逐渐发展出以上诸多公共空间,这一发展进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度被打断。近年来,中国农村不少地区重新出现了宗族活动、民间信仰以及其它的民间活动。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空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更新,祠堂、庙宇以及村落中心场所开始重新建构,意味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在新时期的多元化发展。乡村居民的交流和沟通并不是一项专门的活动,它渗透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经笔者对4个村庄中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调查,村民在公共空间的活动内容主要有:聊天、日常[收稿日期]2007—03—19’[作者简介]郭鹏(1981一),男,
7、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徐岚(1981~),女,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四川建筑第28卷2期2008.04。19万方数据雾.‘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诬鬻活动、商业(买卖)活动、年节娱乐活动,以及参与社区基本行政事务。根据活动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5种。2.2.1商业性活动随着农村商业的发展,各个村落都分布有销售日常生活用品的商业设施,根据规模不同主要分为集贸市场、商业街巷、商店等。集贸市场在关中平原普通的自然村中不多见,一般位于乡镇中,选址多是自然形成。自然村中的村民日常交换为自发活动,小贩每天或隔天定时在村庄中走街串巷,叫卖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现状已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对于大型
8、规模的村落(1000人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